现在每周三下午,高二学生小田都要上一门“特殊”的课——微观经济学。这门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基础课程,系统规范地被“搬”到了高中课堂。
课程开展情况如何?在10月底的一堂课上,讨论的议题是“市场均衡与供求模式”。如此“高大上”的议题,来自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的34名高中生听得津津有味。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间就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追着老师聊起了中国现行税制的问题。
前不久,由中国教育学会发起,全国64所高中开始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CAP)。大学生的基础课程登上了学有余力的高中生们的课程表。然而,议论随之而起——是否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哪些学生能从中受益,会否导致新的教育不公?
初衷专为“吃不饱”的学生而设
何谓大学先修课?据目前的设想,中国大学先修课主要针对准备就读国内大学的高中学生开设,让学有余力者预先修习大学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取大学学分。从去年开始,国内已有大学率先尝试。
“总会有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地掌握高中知识,如果让他们一味埋头于应试训练,只能是浪费时间。”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态度肯定,这些孩子“吃不饱”,难以获取新知识,学习兴趣得不到发展,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人才培养都不利。“为这些孩子开设先修课程,这一个理由就够了。”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对此表示认同,“强迫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所有人齐头并进,对他们而言既痛苦,又不公平。针对这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创造‘先学’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潜能,也是一种因材施教。”
小田也深有体会。她一直在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是很多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必看的书籍。她说:“一些日常的生活行为都能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感觉挺神奇的。”她已经准备在大学里选经济类方面的专业。
此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脱节也是促成该项目出现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老师不熟悉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学老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缺乏了解。杨念鲁认为,开设“大学先修课”,不仅能在知识上起到一个“融通”的作用,还能帮助一部分高中生提前体验到大学自主学习等特点。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表示,中国大学先修课也许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应试倾向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路径——它至少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原来世界上还可以有这么一种和应试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
质疑是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此轮中国教育学会发起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64所试点中学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不仅有北京、上海的部分高中,而且还有银川、西安等地的学校。课程内容包括《微积分》《大学通用英语》和《线性代数》三门,各学校根据自己师资等条件开设课程。目前,清华附中开设了这三门课程,重庆八中只开设了《微积分》,北大附中只开设了《大学通用英语》。
然而,谁有资格上这些课,成了问题。现行的做法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老师对“学有余力”者进行筛选后确定上课名单,是一个“双向选择”。
《中国大学先修课课程指导意见(试行)》中对“学有余力”作了如下解释:即在完成日常学习且成绩优秀,仍有时间和精力可以进行更有挑战性和更大难度课程的学习,建议在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中选择。
截至10月,全国64所学校共有3705名学生注册报名参加。其中,北京十一学校参加人数最多,达到217人,西北师范大学附中报名人数也超过了200人。
清华附中的小顾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主动申请了“先修课”,老师根据他的平时成绩,并综合评价了他的学习能力后,决定给他这个机会。授课的周老师说:“这些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想。”
更出人意料的是,此举随之引来了部分家长的质疑:CAP项目到底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王殿军对此明确表示否认,“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选择这些课程,选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他们来说,肯定不是一种负担”。
期待学分认证在推进
课程如何开展?不少试点中学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目前,一些大学先修课由部分大学老师担任,他们将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信息,探索哪些大学内容可以“下放”至先修课堂,并承担编写课程教材的任务。例如,清华附中的微观经济学并不在此次全国推广的三门课程之列,该校老师正在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信息,用于该门课程教材的编写。
但是,承担先修课教学任务的主体仍是高中老师。对此,秦春华建议,对于那些现在还不具备条件的中学,相关高校可以提供相应的教师培训和课程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课程开设工作。事实上,今年暑假,200多名来自试点中学的老师,已经接受了该项目课程研究与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培训,第二批教师培训计划也即将展开。
相较于发展了70多年已经门类齐全、系统完备的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中国的大学先修课显然还在襁褓中。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待解。比如,世界上40多个国家近3600所大学承认美国高中先修课(AP)的学分。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了高中先修课的学分后,在大学里可以不再学习该课程。而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明确表示将对中国大学先修课进行学分的认证。据称,已有一些知名高校正在关注该项目的进行情况,如果进展顺利,学分的认证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杨念鲁强调,该课程并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它只是社会团体发起和引导的、只针对特定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由于包括课程研发、教材编写、师资准备,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成本,该课程将来可能会考虑收费。
当然,对于优秀却贫寒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据悉,该项目会通过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帮助有能力、有需求的寒门学子。此外,中国大学先修课的网络课程系统正在筹建当中。
王殿军说:“我们只是刚刚起步。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我们害怕被质疑,不去做,不敢去实施这个项目,而耽误了那些优秀孩子的成长,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