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作为全国进行高考改革试点的两个省市之一,上海于9月19日公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方案》的主要改革内容要从2017年实施,但也有部分改革,涉及目前的高三学生。因此,可以说,高考改革对所有学生、学校都有影响。理性认识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对学生积极准备高考、度过更有意义的高中生活,十分重要。
高考改革给高二、高三生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方案》对高二、高三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包括高考加分、自主招生、春季高考,以及高考后可能的高考复读。
一是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调整。《方案》要求,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意味着,从2015年高考,也就是目前的高三起,艺术和体育特长加分,就将被取消,那些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获得加分的希望将减少。
调整高考加分项目,会对有希望获得艺术、体育特长加分的学生带来一定影响,但《方案》也提到,“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因此,这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变数,有可能一刀切全部取消,有可能认为都有必要,于是尽量保留。就像2014年清理高考加分,有的地方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有的地方却基本维持原样。
从民生政策对公众的影响看,治理高考加分要打击加分教育和加分造假,但不能误伤真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就是要一刀切取消加分,那么,也应该有一个适应期,另外,也应该在取消行政部门主导的加分之后,将特长评价纳入高校自主招生体系中。
二是自主招生调整。根据《方案》,从2015年起,高校的自主招生将移到高考之后。这对自主招生带来的变化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北约”、“华约”、“同盟”三大联考解体,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申请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之前,考生的心思可能会全部集中在高考之中。
其次,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如果把高考成绩作为申请依据,那么,应该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启动,即6月底。假如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在7月初完成自主招生,由于受时间限制,自主招生的名额将减少,而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也不多。
再次,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可能要求填报提前批志愿,高校在录取时结合高考分数、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原来达一本线即可录取,或者降低20分~60分的录取优惠方式可能改变。
笔者希望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在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后启动,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同时获得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为1个月,到7月底结束,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填报志愿,或者按原先填报的高考志愿录取。
如果能推行这一自主招生方式,将是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高考成绩变为评价依据之一,学生和学校可双向互选。按照高考录取进程,实施这一方式,毫无问题,就看教育部门在推进招考分离方面有多大决心。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尽快出台方案,不能让考生和家长在观望中焦虑万分。会不会有高校仍旧在高考前组织测试?复旦和上海交大于2006年试点的预录取改革,会不会保留?高考后的自主招生究竟怎么操作?这需要给公众明确的交代,不然有的学生会在观望中依旧准备联考,患得患失。
三是春季高考调整,上海《方案》提到,“2015年起,将本市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春季考试招生范围由历届生扩大到高中应届毕业生,依据统一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或技能测试)情况进行录取。”这是一个富有价值的改革,把春考的招生范围扩大到应届毕业生,且实行自主招生,可让当年推出春考的初衷——多次考试、多次录取——得以实现,可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当前需要明确的是,哪些市属院校参加春季高考?招生名额有多少?学生以春季高考成绩可以申请多少学校?可否实现一名学生拿到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确认?如果能实现学生和学校双向多选,那么,这可以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又一亮点。
四是复读生政策对接问题,由于从2017年开始,上海要实行新高考,那么,如果目前的高二、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之后选择复读,就存在和新政策对接的问题,其中,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考试没有问题,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考怎样参加,需要有明确方案。需要所有有今后可能选择复读打算的学生注意的是,由于现在的高考时3+1,两年之后的高考时3+3,这必然面临高考科目的变化,因此,在目前的学习中,就有必要关注选1之外的其他科目学习。从这一角度说,3+3的科目组合,影响的不仅是高一学生。
高考改革的长期影响
此轮高考改革,由于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必然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科目选择影响。按照《方案》确定的文理不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科目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的改革思路,考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将有多达20种的学科组合选择,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加上外语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也扩大了考试选择权。
这给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如何组合自己的学科?以笔者之见,应该主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力,不能太过功利,按照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按百分位计算等级,在高考录取时折合为分数的方式,有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分析选择哪一科更容易得到A+,来选择自己的科目,这种功利的选择,可能导致选科集中,也导致的功利目标踏空的问题。
而学生的科目选择,与中学的办学条件、办学选择和对学生的学业、职业规划指导有密切关系。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中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达20个学科组合,应该借此改革机会,推行选课走班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方面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中学的投入,保障中学有足够的师资、条件开出足够的课程,并提高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果中学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开出那么多课程,学生的选择就会受限。其实,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假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就限定学生选某一科目组合,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那么,这就和过去文理分科就没有什么不同。再次,学校在推进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也就是说,在整体保障每门课程质量的情况下,形成本校的优势学科,以便学生结合求学、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
在这一过程中,中学必须加大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以前,学生的选择权有限,现在如果给了学生选择权,就应该在学生选科、未来报考大学方面,进行提前规划、指导,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实力、升学与就业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在加拿大高中,每所学校都有职业发展中心,有四五名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规划选科、选大学。
还有一方面影响,则是对大学的招生,按照《方案》,大学的招生在未来会有两种走向。一个走向,是主要进行按计划集中录取;另一个走向是自主招生。
按计划集中录取,从方案看,还会是未来高考录取的主要模式。按照集中录取规则,高校在高考录取中,会采取两种方式录取,一是用3+3总分录取,所有专业不提出任何科目要求;二是用3+3总分录取,根据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要求,比如历史专业要求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成绩等,考生只要满足一门学科要求即可报考,比如一名学生选历史、物理、生物,也可报考。
这两种录取方式,第一种是比较理想的,这会给中学教育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但估计很难实现,比如高校的物理专业,可能不会接受历史、地理、政治选科的学生,至少会提出一个科目的要求。大多数高校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可能整个学校的专业,还是分为偏文科、偏理科。另外,如果大学的理科专业,招收文科组合的学生,也需要大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再按照原有模式教学。
上海的《方案》还提到,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这是一个具有价值的改革举措,也要求学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志愿选择。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实行分批次按计划录取,批次设置导致大学被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大学平等竞争,也导致一些高中就追逐一本率、二本率。取消批次,将促进高校公平竞争,扭转基础教育功利升学追求。随着批次的融合,同一批次的平行志愿院校数会增加。考生要注意的是,有的原来低一批次的院校,诸如,放在二本招生,分数高过一本线,在融合之后,录取分数可能大幅上扬,而原来靠批次优势,勉强维持招生的院校,则在批次融合之后,会遭遇录取分数下挫。这也要求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生源。
自主招生的改革走向,从目前的方案看,还不明朗,要等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以及春季高考的具体方案出台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有多大力度的改革,如果能在推进学生和学校双向多选中迈出实质步伐,这会给中学带来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可以肯定的是,高职高专的自主招生力度会加大,《方案》提到,“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率先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的方式。”希望在高职招生领域的多次选择、多所学校录取探索,能逐渐推进到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