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4年湖北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15高考预测
返回文章完整版式

 

举国瞩目的2014高考物理的考试已结束,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团队第一时间对2014高考物理真题进行了点评,希望能对考生、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对2015高考考生提供借鉴。以下是武汉新东方学校高考物理老师魏文波对湖北省物理真题的解析和点评。

 一、难度分析与试卷特点

(一)难度分析

1、今年的湖北高考物理卷 (全国新课标1卷)继续延续了近八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卷的稳定性。命题的特色仍然是“稳中求变,旧为今用”,试卷重点体现了物理新课标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

2、重点考察了基本概念和基本题型。命题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卷整体难度与2013年相比较为简单。

3、偏重电学、力学为辅。电学内容考察较多有59分,力学只有36分。与去年相比,电学所占比例更高了。

(二)考点对比

对比2013、2014两年高考试题考点:

选择题:

   试卷

题号

2014高考

2013高考

14

电磁感应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

15

安培力

静电场中的场强问题

16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重力场与电场的组合场中的运动

17

牛顿运动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电路与图像相结合问题

18

电磁感应图像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

19

万有引力定律

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20

圆周运动

天体运动中的变轨、近心运动

21

电场能的性质

结合V-t图像、功率的直线运动

实验题

   试卷

题号

2014高考

2013高考

22

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力学实验(测摩擦因素)

23

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多用电表


计算题

   试卷

题号

2014高考

2013高考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力和运动

2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电磁感应和电容

 
选考题
 

   试卷

题号

2014高考

2013高考

3-3

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

理想气体方程

分子动理论

理想气体方程

3-4

波动图像与振动图线综合

光的折射、全反射

机械波

全反射

3-5

天然放射现象

动量动能综合

核反应方程

动量动能综合

 
(三)试题特点

1.侧重考察基础概念,基本规律,计算量不大,但相对加强了在今年考纲中有所变化的如半衰期的问题,光学的折射问题等。还有,对课本概念的考察增加了,如14题的物理学史考察结合了课本中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15题的安培力大小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条件和16题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等。因此高考改革下,要求我们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旧为今用。知识考点与13年高考有一定程度变化,但也有一些常考题型改编后出现,如19题的万有引力,乍一看,貌似没有见过,但本题的核心是圆周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只要抓好卫星在一条直线上的条件是卫星转动角度相差2π时,再次相隔最近。实验题22题探究加速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也是考察了平衡摩擦力问题、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钩码重力的条件问题等。再如计算题24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察,对人刹车的反应时间问题,这在前几年高考中就已经考过的。这要求我们考生应该抓好物理主干知识,常考物理模型进行有效复习。

3.反复常考点居多,知识面覆盖广。考题中选择部分加强了电学部分比重(5题),而降低了能量知识的考察,在必考计算题25中,与13年高考考察电磁感应不同,此次考试则依然是和13年高考之前的几年高考一样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作为考察重点,但区别是以前重点考查了电磁场,今年考查的是重力与电场综合。对比13年和12年高考,选择题8个题中对比相同相近知识点出现五题,而且每年几乎是5道以上的相同考点出现,因此2015年的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题型变化的重点在哪里,也就很清楚了。

4.考查方式未见明显变化,新课程的体现主要是在模型、物理思想上。比如23题的实验数据的线性关系处理,25题的等效重力处理等。

三.2015高考考点预测分析

1.选择题部分:

对比13年和14高考,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出现五次,,包括物理史实,电磁感应图像,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这些作为高考普遍出现必考题型必定还会出现,而其他交叉出现的重复知识点如共点力下平衡分析,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速度图像、能量问题等也需要学生加强注意。,,使得以前可能作为大题考察计算的万有引力,电磁感应等知识可能会受大题考察的限制而转移考查方式,加重在选择题中比重。

综合而言,除了上面所对比分析的作为普遍出现相对固定的考察知识点外(4~5题),由于新课改要求,使得必修部分计算题题量减小,其它不考计算题的知识点必定在选择中重点考察,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综合,万有引力及航天,曲线及圆周运动(计算题第一题考察部分)电磁感应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计算题第二题考察部分),需学生全面照顾到以防万一,重点电磁感应,共点力平衡和万有引力选择题。

2.实验题部分

实验题考察题型和知识点相对固定,力学部分考察相对基础,难度不大,需同学熟记书中基本力学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以及工具使用,比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读数及打点计时器使用中纸带的数据处理,力学的重点实验有: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功与动能的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等。而电学实验部分考查方式相对灵活,难度更高,尤其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此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教材和平常练习中出现的基本实验(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表改装实验,测电阻实验,电表使用等)及知识点(电流表外接内接,滑变分压法限流法,器材选择等)需巩固以作基础性知识储备.

3.计算题

a.必考部分:此部分由于新课改变动,题量只有两道,考查相对固定,第一题为力学部分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综合,曲线及圆周运动和受力平衡)第二题主要考查电场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或复合场中运动)或电磁感应(线框模型或导轨问题)。由于动量部分作为选修出现,因此对于电磁感应中的双导杆模型中不再涉及(结合动量知识求非平衡状态下速度等问题),实际减小了电磁感应部分难度。因此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作为第二题压轴出现的概率依然较大,需引起重点注意。同时不能完全排除电磁感应考查的可能性,学生需同时注意电磁感应中线框模型问题的练习(因动量选修问题,导轨类模型难度降低,压轴考察可能性较低)

b.选考部分(3-3,3-4,3-5):此部分由于知识点限制,考察方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对于热力学定律、理想状态方程、简谐振动、机械波,光学部分,原子物理部分学生得分率一般较高。而对于相对难度稍高的动量部分,学生需加强各种模型的认识(弹簧,绳,1/4圆弧等)及各种典型问题(碰撞,二次碰撞,反冲爆炸等)的练习。尤其需注意碰撞(类碰撞)问题中的分别分步计算及弹簧模型中对运动过程的分阶段分析。胸中有数,游刃有余。

四、备考建议

1.有效整合知识,提炼二级结论、落实知识复习的系统化

2.在知识迁移中发展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能力

3.在综合应对高考物理试题中展示科学素养

2014高考湖北省物理科目的真题点评到此结束,希望广大考生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团队其他科目的解析和点评。

附:重点主干知识:

(一)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v  物体在斜面上放得住的条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

v  力的合成

v  力的动态分析

v  矢三角与结构三角相似性

v  瞬时值问题

v  临界值问题

v  整体隔离法

v  图像类问题

v  超失重观点解决牛顿运动定律问题

(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v  曲线运动的特点

v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特点

v  合运动与分运动

v  平抛运动规律的推论(三种飞行时间)

v  用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分析竖直面内

v  水平面内内的圆周运动

(三)机械能

v  几种常见力(合力、一对相互作用力、摩擦力、变力)功的求解

v  功、功率、动能定理中的图像

v  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牵连体位移不同问题

v  功能关系中多过程求解路程问题

(四)万有引力定律

v  天体运动10公式

v  同步卫星发射与回收及变轨运动

v  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v  万有引力中的估算

(五)电场

v  三种起电方式

v  库仑定律中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

v  电场线的特征分析

v  电场中能量变化

v  匀强电场与电势差

v  电场中的图像(F-q、φ-x、E-x)

v  两类电容器动态分析中电场强度的计算

v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等效重力场、加速往返、偏转)

v  示波管的图像

(六)电路

v  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v  用图像法求解变化电阻的电功电功率

v  变阻器的两种连接

v  电路动态分析的快速判别

v  含容电路分析

v  电源外特性曲线的六个特性

v  电路的连接与仪器选择

(七)磁场

v  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与不平衡

v  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七种应用实例)

v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三角四点六线、飞行时间、磁场面积、临界值)

(八)电磁感应

v  楞次定律与电磁感应中的图像(φ-t、B-t、i-t)

v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五个表达式

v  电磁感应与电路

v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电磁驱动

v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

(九)交变电流

v  交变电流四值与电路

v  理想变压器动态分析(I、U、P的原副边影响)

远距离送电原理及功率损失中的输电电压与输电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