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日前谈到高考改革,直言对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不满意。他认为,现在提的高考方案都不是建立在科学论证、调查研究比较的基础上,另外,高考改革只盯着具体如何考、录取等问题,就是走错了方向。
我赞成葛剑雄委员呼吁高考改革方案要经过科学论证、调查研究,但却不认可其对高考改革的具体意见——高考改革不应该盯着如何考的问题,但应该盯着如何录取,如果考和录都不改,而只是去改革考不上大学也有美好的出路,那不是高考改革,而是系统教育改革和整体社会改革。如此,改革就陷入彼此推诿。葛剑雄委员的意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改革不能由行政部门主导制定,而应该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以凝聚共识,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
目前教育部门透露的高考改革方案,由于只改如何考,很少涉及录取的问题,因此,这一方案,无法让基础教育摆脱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思维,减少统考科目、降低分值,延续的还是过去的科目改革做法,就是被认为有亮点的英语一年多次考,由于是选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排序录取,也不可能打破一考定终身,最多是多考定终身,考生的焦虑反可能增加。
只有对录取制度进行改革,高考改革的僵局才可能打破。我国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录取制度问题。这一制度,对于大学制造录取不平等,录取时分批次先后投档;对于考生,限制了选择考试、选择教育的权利;对于中学,由于大学按单一的分数选拔录取学生,因此学校教育教学完全围绕考试转。
现在的高考计划录取制度,制造了学校的等级、限制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没有实行个性化多元教育,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所以大家都把高考作为成才的出口。如果改革录取制度,实行大学完全自主招生,当前的教育局面和就业局面都将发生根本改变。
过去10年来,我国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于随意,江苏曾在10年内出台5套方案,简直是儿戏,目前的高考改革方案,某种程度说,是江苏2008年已经实行的高考改革的翻版,而这一改革经过实践检验,已经被证明不成功,基础教育并没有摆脱应试焦虑,学校、老师、家长[微博]、学生怨声载道,把在地方已经尝试不成功的方案,推向全国,是不负责任的。
鉴于高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制订高考改革方案,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而应该由全国人大主导,将高考改革方案提交人大审议决策。其一,通过人大决策,可广泛听取各界意见,而不只是教育系统的意见,形成各方意见的充分博弈,以达成改革共识。虽然教育部门在制订高考方案时,也称广泛听取了意见,但这是行政主导下的听取意见,不是各方意见充分表达。
其二,可摆脱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局限。推进高考改革,势必要进行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比如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体系,必然要求部门放权,如果行政部门主导,放权就很困难。目前的高考改革方案,就是在行政部门不放权的框架下只进行科目改革——行政部门的权力,维系在计划录取制度之上。
其三,如果考试招生教学分离,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全国所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社会化考试,用社会化考试成绩去申请大学,不但把中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而且,也打破高考的地方保护,实现学生的自由高考,而当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这才是对考试公平、教育质量的根本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