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①冯道原在唐闵帝手下做宰相,公元九三四年李从珂攻打唐闵帝,冯道立即出面恳请李从珂称帝,别人说唐闵帝明明还在,你这个做宰相的怎么好请叛敌称帝?冯道说:我只看胜败,“事当务实”。果然不出冯道所料,李从珂终于称帝,成了唐末帝,便请冯出任司空,专管祭祀时扫地的事,别人怕他恼怒,没想到他兴高采烈地说:只要有官名,扫地也行。
②后来石敬瑭在辽国的操纵下做了“儿皇帝”,要派人到辽国去拜谢“父皇帝”,派什么人呢?石敬瑭想到了冯道,冯道作为走狗的走狗,把事情办妥了。
③辽国灭晋之后,冯道又诚惶诚恐地去拜谒辽主耶律德光,辽主略知他的历史,调侃地问:“你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老东西呢?”冯道答到:“我是一个无才无德的痴顽老东西。”辽主喜欢他如此自辱,给了他一个太傅的官职。
④身处乱世,冯道竟然先后为十个君主干事,他的本领自然远不止是油滑而必须反复叛卖了。被他一次次叛卖的旧主子,可以对他恨之入骨却已没有力量惩处他,而一切新主子大多也是他所说的信奉“事当务实”的人,只取他的实用价值而不去预想他今后对自己的叛卖。因此,冯道还有长期活下去不断转向、叛卖的可能。
⑤我举冯道的例子只想说明,要充分地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一个人的人格支出会非常彻底,彻底到几乎不象一个人。与冯道、杜周、费无忌等人相比,许多忠臣义士就显得非常痛苦了。忠臣义士平日也会长时间地卑躬屈膝,但到实在忍不下去的时候会突然慷慨陈词、拼命死谏,这实际上是一种“不适应反应”,证明他们还保留着自身感知系统和最终的人格结构。后世的王朝也会表扬这些忠臣义士,但这只是对封建政治生活的一个追认性的微小补充,至于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需要,那还是冯道、杜周、费无忌他们。他们是真正的适应者,把自身的人格结构踩个粉碎之后获得了一种轻松,不管干什么事都不存在心理障碍了,人性、道德、信誉、承诺、盟誓全被彻底丢弃,朋友之谊、骨肉之情、羞耻之感、恻隐之心都可一一抛开,这便是极不自由的封建专制所哺育出来的“自由人”。
⑥这种“自由人”在中国下层社会的某些群落获得了呼应。我所说的这些群落不是指穷人,劳苦大众是被物质约束和自然约束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一群,不能不循规蹈矩,并无自由可言,他们往往坚守贫穷,贫穷不等于高尚却也不直接通向邪恶;我甚至不是指强盗,强盗固然邪恶却也有自己的道义规范,否则无以合伙成事,无以长久立足,何况他们时时以生命做为行为的代价,冯道、杜周、费无忌他们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我当然也不是指娼妓,娼妓付出的代价虽然不是生命却也是够具体够痛切的,在人生的绝大多数方面,她们都要比官场小人贞洁。
⑦与冯道、杜周、费无忌这些官场小人呼应得起来并能产生深刻对位的,是社会下层的那样一些低劣群落:恶奴、乞丐、流氓、文痞。
⑧除了他们,官场小人再也找不到其它更贴心的社会心理基础了。而恶奴、乞丐、流氓、文痞一旦窥知堂堂朝廷要员也与自己一般行事处世,也便获得了巨大的鼓舞,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有资格自称“朝中有人”的皇亲国戚。
⑨这种遥相对应,产生了一个辽阔的中间地带。就象电磁的两极之间所形成的磁场,一种巨大的小人化、卑劣化的心理效应强劲地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上有朝廷楷模,下有社会根基,那就滋生蔓延吧,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呢?人们后来处处遇到的小人,大多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职业性的恶奴、乞丐、流氓、文痞,而是中间地带非职业意义上的存在,人数多,范围广,渗透力强,几乎无所不在。上层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下层的社会渣滓可以清除,而这种中间地带的存在将会是一种幅员辽阔的恶性遗传,难以阻遏。
16.作者在文中谈及封建王朝对忠臣义士的态度时说“后世的王朝也会表扬这些忠臣义士,但这只是对封建政治生活的一个追认性的微小补充”,为什么这种表扬是“微小”的补充?(3分)作者又说:这种“自由人”在中国下层社会的某些群落获得了“呼应”,这里“呼应”的意思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参考:对封建王朝来说,小人更有存在的价值,他们才是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需要,而忠臣义士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道义上的补充。(应抓住两类人差异进行解释,突出忠臣义士)
(2):抓住第七节的“深刻对位”或者第八节的“找到”“社会心理基础”以及“巨大鼓舞”作答。
17.请借助文章第五节的信息,为文中的“自由人”下定义。(4分)
答:“自由人”就是借助第五节信息(主要在此节末尾),意思虽对不具备下定义基本格式的答案扣一分
18.“这种中间地带的存在将会是一种幅员辽阔的恶性遗传,难以阻遏”有何含义,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在实际生活中,官场小人可厌可憎,低劣群落如恶奴、乞丐、流氓、文痞等人们亦是避之唯恐不及,由这两极对应而滋生蔓延的“巨大的小人化、卑劣化的心理效应”则更是传统社会留下的无法消除的灾难。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CD)
A.忠臣义士虽彰显于后世,但活在世上似乎总不得志,而小人行径虽历来为人不齿,但小人横行官场似乎并不是一朝一日的偶然现象,作者以理性的分析独到的眼光探究了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B.本文以冯道等人为例,提出了官场小人与低劣群落遥相对应而产生的社会恶果“难以阻遏”的看法,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C.作者举“下层社会的群落”与“官场小人”作比时,先提到了三个群落,在作者看来,这三个群落固然可憎,但官场小人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他们。(末两句有误)
D.本文意境深邃,融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忧患意识及灵心慧悟于一文,其任务不仅是探求真理,更是抒发感性生活。(“更是抒发感性生活”有误)
E.本文虽是学者散文,但作者倾向于使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文化意味与道德概念,把深奥之伦理、繁复之考据转化为生动之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