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能异地吗
NO
1票能,7票不能
邵根松:很难。地方保护厉害。
李思磐:除了地域,高考还需要跨越性别、民族和阶层的藩篱。
白鋆平:不能。如果大学能真正具有独立精神,高考才能自由选择。
郭兵:别太天真,真要异地了,新的不公不见得比现在少。
李成义:二三线城市“异地”了,一线城市不能“异地”。
李泉佃:不绝对。地方差异大。
熊子昱:可以吧,个人认为那样更公平。
陈会文:目前各地教材不统一,甚至高考计分方法都不统一,遑论录取标准。如果能学习公安机关集中为异地人员办身份证的方法也不错,但那又增加高考试卷泄密风险和工作成本。
张盈帆:不能。
成锡锋:好的初衷常会有较好的制度设计,但是在现阶段,好的制度设计如缺乏阳光操作、民主监督和有效的跟进措施的制约,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譬如,由于历史原因,北京、上海高考招生人数多、上一流学校的概率也高,异地高考如把握不好,最后又会给富人和有权者贪食、鲸吞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新机会。毕竟,有权、有钱者的子女更有资源和条件通过“易地”而“异地”。
较权威答案
从异地高考到自由高考
熊丙奇
2013年,异地高考在江苏等12省区“破冰”,四千多名随迁子女报名参考。2014,内蒙古、山东、山西等地也将开放异地高考,享受异地高考政策的随迁子女将进一步增多。
但相对于900万的高考报名人数,4000多名学生少得可怜,2014年也不会太多——北京到目前为止,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仅仅开放了高职,尚不涉及本科。
这样的局面在意料之中。相对于此前严格按户籍报名的高考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对于高考公平来说,仅是有限的“校正”。
“异地高考”推进极为困难,各地政府会视本地考生的高考利益、教育资源容量,设置异地高考门槛,最终把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控制在一定比例。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异地高考矛盾突出的省市,开放的比例大致会控制在15%。其他地区,由于高考竞争本就十分激烈,流入人口不多,开放压力相对较小,但考生在评估高考竞争之后,真选择异地高考者并不多。
全面的高考公平,是取消高考按户籍报名的制度,实现所有考生就地自由高考,在全国任何地区都可自由报名参加高考。
这完全有可能。简单说,就是打破现在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分离,实施全国重点大学面向全国的统一考试、自主招生。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有个统一的测试,各地考生在求学当地就可报名参考,并以统一测试的成绩去申请重点大学的招生,大学结合学生的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和地区教育因素,综合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报名还需提出户籍要求吗?还要各地冥思苦想构思异地高考方案吗?
目前,我国已有90所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其中有三大联考——“北约”、“华约”和“同盟”,这三大联考都面向全国考生,如果考生参加联考,再以联考成绩申请大学,大学录取后,不再要求考生参加随后的集中录取,也就实现了考生在全国任何地区报名、任何地区申请大学、被录取。现在的问题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要求填报志愿、参加集中录取,于是又与户籍联系在一起。
按照当前的思路,异地高考难以彻底放开。如果寻求高考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异地高考就不攻自破。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前不久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提到高考改革要推进考试招生相互分离,根据教育部透露的信息,高考改革方案将在2014年出台,这一方案最大的看点在于,是否会在招考分离上有重大突破,如果没有,高考改革就只在统一考试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语科目一年多考上做文章,目前的高考利益格局将继续维持,推进高考公平只能在并不公平的架构内进行有限补偿。
高考改革要以自由高考为目标,把学生从集中录取制度、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