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高三4班的教室,只见20多名学生正在练习水彩画。拿一只画笔,在颜料盒里蘸一蘸,在涮笔桶里沾沾水,再在调色板上刷一刷,粉色的桌布、红色的苹果、蓝色的花瓶……学生们的七彩梦想就这样在画板上舒展开来。
金曼坐在教室中间,一头短发,有点男孩儿气。从小学三年级起,她就拿起了画笔。去江南大学读美术专业是她自高一开始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她每天除了跟其他同学一样上满7节专业课外,课后的时间几乎全部待在画室里。“你在画室里待到几点?”“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候画累了就拿几个凳子拼成一张床,直接睡在画室里。”“这样下去,你熬得住吗?”“你看我的脸就知道了。”金曼边一边说一边笑了起来。“虽然离考试越近越紧张,但离目标也越来越近,所以我每天还是挺开心的。”金曼说。
正在另一个班里练习水彩画的李佳是金曼的好朋友,她从高中才开始学习美术。对于零基础的李佳来说,想要实现考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梦想,付出的要比别人更多。她要顺利通过12月底举行的北京市美术类专业统考,就要在考试中出色地完成一张速写、一张素描和一张色彩画,而色彩和速写都是她的弱项。“色彩不是简单地‘上色’,而要考虑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协调、感染力。速写更是个‘技术活’,要在几分钟里画出一个人,人体结构、穿插关系等都得构思好,不练个三年是画不好的。”李佳说。为了尽快补上自己的短板,李佳从进入高三以来就逼着自己在每天下午6点放学后走进画室继续画。每天完成10张速写、1张色彩、1张素描,是她给自己定下的“最低”任务量。
张琳雅和沈铭谨相互称对方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两人结伴上下课。沈铭谨用“早出晚归”形容备战艺考的学习状态,“早上6点起床,7点一刻就到学校,晚上11点左右到家。”每天从学校回家后,她们不能马上休息,还要画一会儿画。
“软颜色成分在里头,小地方要注意细节……”在最后一排,老师提着画笔,现场指导站在身后的学生。主管美术教育的教务处副主任蔡翀敏介绍,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画作,老师跟着一对一地指导,是美术班备战艺考前的常见教学状态。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姜源介绍,美术班中的大多数学生从高一才开始学美术。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学校将63名美术生分成3个班,包括2个大班、1个小班。分班、分层教学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成绩和月考成绩,水彩相对弱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素描相对弱的学生组成另一个班,分别配备相应领域最优秀的老师加强指导。而另一个小班只有8名学生,都是总体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的学生。专业课老师专门给这8名学生“开小灶”加大辅导力度。“每天上午4小时、下午5小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弱项加强练习,老师一直在旁边观看学生练习,随时进行点评和辅导。”蔡翀敏说。
每天约9小时固定课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学生面对的都是无声的画板,身边只有颜料盒、画架、涮笔桶为伴。老师不讲课的时候,教室里只能听到画笔触碰画纸时的“嘶嘶”声。这种单调的生活,用李佳的话来说是:“苦并快乐着”。“只有每天不停地画,才能看到未来的模样。”李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