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1)产生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的主张均告失败(社会状况);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阶级状况);孙中山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选择了革命道路(个人因素)。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组建了②中国同盟会。其纲领为“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把这一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含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A.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局限性:它没有明确的⑤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
2.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的“一大”,实际上确立了“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提出反帝和实现⑦国内民族平等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民权主义);平均地权,⑧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民生主义)。
(3)意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易错扫描】
(1)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矛头对准满洲贵族,新三民主义中才明确提出反帝,因而旧三民主义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
(2)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灵魂,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辨析提高】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异同:
(1)相同点: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不同点: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上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纲领。新三民主义则没有上述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
1.产生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革命需要)。
2.发展阶段、内容及主要著作
发展阶段 |
时间 |
内容 |
主要著作 |
酝酿 |
国民革命时期 |
坚持无产阶级对⑨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
《⑩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初步 形成 |
土地革命 时期 |
创造性地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
走向 成熟 |
抗日战争 时期 |
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共 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
丰富 发展 |
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转移,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其他 |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 |
3.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易错扫描】
(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独创性经验的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创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非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毛泽东的思想是指毛泽东个人思想,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失误的部分。
【知能拓展】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
1.产生背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
(1)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5)“南方谈话”:1992年。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6)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8)其他内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等思想。
3.历史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易错扫描】
(1)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提出“三个有利于”。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下一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归纳总结】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7)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8)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产生背景
(1)国际: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2.提出: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
3.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写入党章: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5.历史地位:(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易错扫描】
分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之间的关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基础达标
1.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所以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无关。
[答案] C
2.刘少奇在某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党章总纲上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我们这次修改的党章一个最大的特点。”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3.下列各项是邓小平在历次大会上讲话的摘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析] ①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②是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提出的;③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由此排列出顺序。
[答案] C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新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项目 |
旧三民主义 |
新三民主义 |
|
内容 | 民族主义 |
相同: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
|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 |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
||
民权 主义 |
相同: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
||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
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
||
民生 主义 |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
||
平均地权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
||
实践 |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史料链接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学习探究
材料一说明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材料三表明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纵观三段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知能拓展】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两者紧密相连。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如何?应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作用: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其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构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加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2.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的思想。
(2)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
史料链接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的原因和教训时说,“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学习探究
材料一明确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二表明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材料三表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则材料共同印证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作用和历史地位。
【拓展提高】
科学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一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要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分开来,三是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任何歪曲、否定甚至抛弃毛泽东思想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归纳总结】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曲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20世纪初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这体现了他( )
A.主张学习美国的政治模式
B.意在揭露欧美国家的腐败
C.反对列强侵略建设平等世界
D.主张发展民生反对贫富悬殊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确定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在于土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民生主义,意在采用平均地权方式消除贫富差距。
[答案] D
2.(基础再现)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解析] 孙中山作为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是以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为主要目标的民生主义。
[答案] B
3.(基础再现)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决心要缔造一个组织严密的“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特别强调党员要“服从党魁”这一条件,凡入党者,“必自问甘愿服从文一人,毫无疑虑而后可”。他的这一主张( )
A.捍卫了民主共和制
B.成功领导了护法运动
C.具有个人专断的倾向
D.看到建立武装的重要性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材料中“孙中山特别强调党员要‘服从党魁’”,服从个人,违背了民权思想,具有个人专断的倾向。
[答案] C
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30年毛泽东说:“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这么说的目的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B.坚决执行共产国际决议
C.学习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经验
D.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性
[解析] 材料认为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要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前三项都与此论述相矛盾,只有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的产物。
[答案] D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毛泽东1935年讲到:“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灭亡中国和出卖中国的政策,不能不驱使很多的力量跑到我们方面来,或者径直加入共产党和红军的队伍,或者同共产党和红军结成联合战线。”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是( )
A.党内合作
B.党外合作
C.反蒋抗日
D.逼蒋抗日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灭亡中国和出卖中国的政策”,把蒋介石定位为出卖中国的人,说明是反蒋的。
[答案] C
6.(基础再现)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解析]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的说法中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7.(基础再现)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其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结晶,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要注意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间的关系。
[答案] D
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右图漫画《乌鸦喝水新篇》中的乌鸦可能受其前辈喝水传说的影响,耐心地往瓶中投石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观来对照的话,这违背了(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密切联系群众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解析] 图中乌鸦无视吸管存在的变化,应该属于思想僵化的表现,故A项最佳。B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是表现,不符合“违背”要求。
[答案] A
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它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A.家庭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析] 《双猫图》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 D
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2011年5月,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文称,中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是“地球上覆盖面最广的医保项目”,“世界上没有其他哪个国家能够在5~6年里达到这种成就”。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立足于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C.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D.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解析] 医保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材料认为中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取得了重大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
[答案] B
11.(视角拓展)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 )
A.最终可以消灭剥削制度
B.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
C.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
D.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解析] 材料中“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等词汇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答案] C
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解析] 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但是缺乏权威整合能力。故B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及追随者的革命宗旨,第二个宗旨民权主义,旨在实现人民的四大权利——创制权、复决权、选举权与罢免权,以及政府的五大权力——行政、立法、司法、监察与考试。
材料二 但是,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令孙(中山)感到沮丧。他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而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第一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举行,孙中山在大会上强调党内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为了民族统一和重建而发展一个强大的组织。尽管有些国民党党员不反对与苏维埃结盟,但却不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孙中山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既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致力于反帝反军阀,那么在共同的斗争中两党就应该联合起来。——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看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欧美民权思想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革命并不彻底”?(4分)
(3)评价材料三中孙中山的做法。(10分)
[答案]
(1)不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认为中国的民权保障通过五权分立来完成,而欧美的民权思想是通过三权分立来保障民权。(4分)
(2)原因:没有建立真正能够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也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4分)
(3)评价:孙中山这一做法表明他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0分)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和主要贡献。(6分)
(2)材料二中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在什么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列举两篇毛泽东撰写的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著。(10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继承和发展”分别指什么?在什么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6分)
[答案]
(1)救国思想:三民主义。(2分)
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4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分)
会议:中共七大。(2分)
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4分,任举两例即可)
(3)“继承”是指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2分)
“发展”是指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
会议:中共十五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