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江苏和山东等地的高考改革牵动了无数同学和家长的心。北京最终公布方案,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这对某些英语成绩一直不如意的考生来说简直就是普天同庆的好事,而对于从小就花很多时间在英语上的“小达人”来说却是晴天霹雳。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无法撼动目前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为什么呢?
1. 高考英语虽表面降分,但仍是很“拉分”的科目。不管你擅长哪门学科,英语和数学一直是高考中对拉分的2大项。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周围的“学霸”们,大多数是英语和数学都很棒,分数才会每次都稳居第一,甚至第二名都被远远甩在后头。也只有这样的学霸才会非常稳妥地名列前茅。英语的学科特点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很轻易就拿到高分,而欠缺的同学还是会在及格线下,而在改革后,虽然分值降低,但“好生”与“差生”分差还可达到40~50分之多。对于高考来说,1分之差便可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何况是40~50分!对于升入大学的大家来说,拉分的考试科目才是真正的硝烟战场。所以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放松对英语学科的重视,英语优秀的同学争取让自己更棒,而薄弱的同学,更要加大自己的补习力度,因为“一年可考2次,有3年有效期”,就是大家的机会,为什么呢?
2. 英语尖子生优势仍然存在。对于英语薄弱的考生来说,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了。有多次考试机会,可以不断刷高自己的分数,但与此同时,这也会分散一部分学习精力。而英语尖子生们还是有优势的,凭借英语的优势,可以尽早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复习时间。
北京的英语高考改革对于全国都是风向标,不过这也只是第一步。改革的宗旨是为学生减负,使英语回归语言是沟通工具的本质,而不是人才选拔指标。如果只改变分值,那对学生而言,并没有起到实际的减负作用。对于培养未来人才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放弃英语教学。英语仍然是需要每个想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都必须有所掌握的,但并不是以目前的评分机制,而是以“用”为宗旨。也就是学生能使用英语日常交流,能读懂和听懂英文,能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人会说,我的专业或者未来从事的领域都不是英语或者翻译,为什么需要英语呢?这是一种能力。不管你大学是否是英文专业,都要拥有这样的能力——能通过听和读来获取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信息,了解本领域各国的发展状况,以此帮助自己在擅长的专业和领域与国际接轨,学习先进理念,跟上甚至超越国际水平,成为高端人才,这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作用。所以,今天的改革是第一步,可能现阶段不能完美,确势在必行,并且还要继续在考试方式、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上推进,否则就无功而返,只是给学生们平增考试的压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