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我国台湾地区广泛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材首次进入内地高中课堂。据昨天举行的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透露,由中华书局改编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已在北京四中、北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等近40所知名高中试用,上海参与试点的学校是复旦附中、光明中学和金山中学。
修订中加入学术前沿成果
据介绍,台湾地区从1954年开始在高中课程中安排“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国文”并列,属于必修科目。课程编有教科书,内容主要涵盖传统儒家的经典——“四书”,近60年来几经变动,目前广泛使用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于1988年开始编写。
中华书局经过调研与论证,认为台湾版《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具有跨越海峡的共通性与跨越时代的普适性;而原课程在台湾地区几十年的教学历史中所积淀下的丰富经验,对于大陆高中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中华书局与原教材总审定董金裕教授、原教材出版方台湾康熹文化进行版权合作,同时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权威专家对原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术修订,并邀请北京四中、北大附中等高中学校的一线语文骨干教师对原教材中的“今人今事”和“历届大考试题”等教学模块进行全面改写,在大陆出版时改名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修订后的教材与原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基本一致。在经典文本的选择上基本遵照原教材,在经典解析方面则进行了修订,并增添了部分学术前沿的成果。
教材分上下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据董金裕教授介绍,他把原来《论语》、《孟子》的篇章秩序打散,按内容分类,以《论语选读》为例,分为“论学”、“论仁”、“论孝”、“论道德修养”、“论士与君子”、“论诗礼乐”、“论教育”、“论政治”、“论古今人物与孔门弟子”等单元,更适合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
避免给儒家价值贴标签
这个学期,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将中华书局《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引入课堂,短短几个星期,使用效果令他满意。“这套教材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为底本,择焉甚精,语焉甚详,体例规范,颇为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台湾风行几十年,熔铸了无数专家学者乃至高中教师的心血,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黄玉峰建议,这套教材可以作为现行教科书的辅助教本使用,老师可结合相关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同时他也提醒中学老师在使用教材时要避免给儒家价值贴标签,“现在有不少人把儒家经典看成是现代文明病症的先知者和药方,也有人把它当做都市困顿人士的心灵鸡汤。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消极因素,它不但没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反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作更大的区分,并将这条鸿沟公诸世人。”
在黄玉峰看来,语文教学要始终不忘读书做人的宗旨,这既是对经典文本本身的尊重,也同样适合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时代学生。“今天我们要继续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并对它感兴趣,就必须找到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价值。我们要做的是接续传统而不是将传统与现代对立。”黄玉峰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处理得比较好,在对经典的义理进行深入阐发的同时,还注意在世界文明范围内寻找与相关篇章观点主旨相关的内容,以名人名言的形式展现,达到一种比较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