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大别山脚下的小镇中学毛坦厂中学有着一连串神奇的数据:2013年高考考生11222人,一本达线2503人,占22.3%,9312人过本科线,达线率82.3%,并且连续4年都保持如此水准;今年招46个复读班近8000人,最高学费达4.8万元;学生复读平均提升分数近100分,原来只够上专科的也能跃升一本;高中生总数超2万人,加上大量陪读家长,被网友称为 “亚洲最大的高考机器”。
以上数据,或许都是“毛中”招揽生源的绝佳广告,舆论指责它是畸形的怪胎,但笔者不认为这是“毛中”的问题,而是现实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制造了这个最大的“高考机器”。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要选择复读?这和当前的高考志愿填报和高等教育等级制度有关。我国的高考录取,是按考生的志愿,结合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由于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被自己不满意的学校、专业录取的情况。对此,学生要么准备忍四年,要么只有选择复读,期待来年进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选择复读的,绝大多数是觉得录取学校不理想的学生,比如上了二本线,希望来年上一本,或上了三本线,希望来年攻二本、一本。在不少地区,不上本科,甚至不上一本,就会被认为是没考上大学,这制造了庞大的高考复读大军。试想,每年高考一本录取率只有8.5%,如果没上一本,就被当成没考上大学,该有多少“落榜生”啊!
有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一所学校的复读生能招到8000人,也就不奇怪了。而且,对于复读班,学校的教学、管理完全可以抛弃那些应届班的“顾忌”。比如,应届班会顾忌补课的规定,复读班加班加点学习则很正常,其“周”的单位以10天计,可见几乎就没有双休日;再比如,应届班管理学生,多少还“有些人性”,而复读班的管理就很“变态”,学生还得接受选择复读,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数吗?只要能提高分数,考生、家长也无话可说。在这里,分数才是硬道理。
学校所在的整个小镇都取消了娱乐产业,大家也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因为在这里,高考就是“支柱产业”,高考复读生就是商机。 “毛中”能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也就合情合理了,把任何一名考生扔进这个一切为了分数的环境中,成绩不提高才怪。
如果高考制度不变、教育环境不变,“毛中”会办得越来越红火。治理“毛中”现象,需要铲除出现复读生的土壤,减少复读需求。
一方面,有必要改变划分高等学校等级的政策、规定,推动高校平等竞争。我国高校被985工程、211计划、一本、二本、三本分为了三六九等,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未必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3100万人,可社会还存在如此严重的高考焦虑,与这种等级管理制度不无关系。
另一方面,要按国家《教育规划刚要》推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果一名学生可以用统一测试成绩去自由申请大学,大学取消批次和等级,实现自主招生,一名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还会有那么多复读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