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在四川省考生即将填报志愿期间,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公开称,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在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官方微博上,连续三天发布消息来说明这一问题。清华称,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四川考生可申请单独测试。
高考加分造假,早已不是新闻,但内地高校明确表示不承认高考加分,并指责地方政府确认的加分有很大水分,清华大学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此前,香港中文大学曾宣布在内地提前批招生中不承认加分,但内地高校则一直接受地方教育部门确认的加分名单,哪怕当地高考加分曝出丑闻,也没有任何高校拒绝认可加分。
其实,高校是完全可以不认可加分的。其一,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有招生自主权。是否认可地方政府的加分,高校自可自主选择,这就是大学的一项自主权;其二,学生的特长应该与学校的招生标准吻合,比如,物理学专业招收的学生,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特长,那些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就与该专业的招生标准不搭调。其三,大学在招生时,应倡导公平竞争,如果明知学生的特长是“注水”的,却置若罔闻,则是纵容造假。但我国内地高校却一直无条件地认可地方高考加分,颇为奇怪。
虽然“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有招生自主权,但当政府越权干涉学校的自主招生时,大学考虑到与政府的关系,并不会积极抗争,也不会采用法律手段救济招生自主权。包括对湖北钟祥这类发生高考集体舞弊的地方,也没有高校敢于义正辞严地给予惩罚性录取——这本应是彰显高校自主性、遏制地方高考乱象、维护公平的关键环节。
按照现行的考试招生录取规定,高校在招生中并没有自主获得学生档案的权力,所有档案都由地方教育考试部门结合学生的分数(原始分+各类政策加分)投到学校,学校再行选择。以前实行等第志愿填报、录取时,允许投档比例为120%,而实行平行志愿后,考虑到学生退档的风险,投档比例多限制在105%以内,很多学校甚至就是1∶1投档,换言之,学校在招生录取中并没有自主权。
这种情况下,就是学校不愿承认高考加分,也有些无能为力,包括此次清华大学宣布不承认加分,在具体操作中,也恐怕会遭到地方教育部门的阻击。如果地方教育部门坚持按照加分之后的分数向学校投档,清华最多只能在专业录取时不承认高考加分,而且,很难对投档进来的学生进行退档处理——在平行志愿中,由于实行集中投档、集中录取,投档到一所学校却被退档的学生将失去同一批次以后志愿的投档机会。这就是高考加分一直存在乱象却尾大不掉的原因——行政部门一手操控,高校只有接受摆布。
由此看来,清华大学此次宣布不认可加分,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这表明,高校已经有权利意识的觉醒,不再全盘接受地方政府部门的安排。由于清华宣布不认可加分,这让社会再一次聚焦高考加分领域的造假和腐败问题,包括对近些年来多地出现的集体作弊乱象,也是一种严重警告。这给我国高校获得办学自主权,指明了一条道路,即应该依照法律,努力捍卫、争取属于学校自身的权利。当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其中,也就会形成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行政权的博弈,推动政府放权。
我国高考加分之所以成为招生腐败的重灾区,就在于是行政操控加分的全过程,在权势的介入下,高考加分的测试、认定,不公开、不透明,就是舆论质疑,也无机构介入启动调查、追究责任。这导致加分泛滥。对此,我国教育部曾在两年前出台规定,清理高考加分,但高考加分的运作机制未变,乱象并未改变。
只有学校努力维护自身的招生自主权,才能打破这一僵局。但愿清华大学这一步,能打破坚冰。如果地方政府认可的加分,大学不认可,那么,高考加分的收益将大为减少。
另外,如果清华大学能进一步针对高考舞弊,高考加分造假,针对地方教育部门参与造假,给大学招生提供虚假的评价信息,扰乱招生公平竞争,向司法部门提出诉讼,就会将这类事件的处理引向深入。只有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大学,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实行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自主招生,才是扩大公平的出路。
说到底,当大学进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才可以让高考全面回归诚实,从而让大学能招收到适合自己培养标准的学生,也引导中学进行多元教学和学生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