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高中和初中的课程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初中的课程比较浅显,而高中的课程无论是在数量上(从语数外物化五门课程转为语数外物化生历地政九门学科),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一个较大的台阶。
高中的课程更注重基础,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如果继续使用高一高二玩两年,到了高三再恶补的学习策略,会导致高三整个复习计划的混乱。
在高三的时候为了弥补基础知识疲于奔命,其他同学通过简单的回顾就能将基础知识回顾完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解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从而最终顺利提高高考成绩。而高一高二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就等于必须从头学起,在整个高三完成高一高二知识的重新学习和高考应试能力培养,承受三倍于其他同学的学习量与压力。
所以高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高一高二的积累,打个比方就类似于种粮食,要春天播种,秋天才能结果,而指望秋天播种秋天马上结果,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问:既然高一的学习如此重要,请向我介绍一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适当做笔记,认真听课应该成为一个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如何认真听课,最简单的一个方法莫过于去了解高考状元们在平时的听课状态。这样你就会了解到,高考状元之所以会成为高考状元,不是因为他们用了什么神奇的学习方法,而是在听课这件最基础的事情上投入了120%的状态。不要因为觉得老师的讲解太简单就开小差,简单的问题不爱听就必然导致复杂的问题听不懂,一段时间这样就要退步,长期这样就变成了差生。
2、弄清概念、性质与基本方法
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是每个学科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没有弄清就去解题是没有不碰壁的,正确理解概念再做习题就比较容易了,通过习题的演算反过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概念与性质。
这样通过概念性质与基本方法和习题之间的不断转换,互相印证,可以同时加强概念的理解深度和解题的技巧,最终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经常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
首先要建立一种心理准备,求学问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还要“印”的正确,“印”的清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反复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高中的复习靠自己。因为高中的课程内容多,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七天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要把问题真正弄懂,可能要读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每次读、或做总会有比原来更多的体会,
不要迷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人的头脑学一遍做很少的习题就能够把问题理解透彻。真正的方法只有重复二字,在重复中加快速度,在重复中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最终形成系统。为解决以后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常常要象过电影一样把各科的常规问题过一遍,把各科的课本与笔记过一遍。
4、懂得、会做与习惯
懂得了到会做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只有在懂得与会做之间架上习惯之桥才行!学习一种新的操作,我们往往会受原来的操作习惯、原来的习惯思维的支配,因此新的操作,新的思维取向的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做到。
一旦习惯养成,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收获也就水到渠成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话: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或许你也想阅读:
注意这些是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下面我们罗列了高一新生最容易养成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请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自省,同时及时纠正。
1、概念的重要性被忽视,而一些难题、怪题备受青睐。
高考80%的考察内容来源于基础,20%的内容是基础知识的引申,所以要保证把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巩固基础知识而不是研究偏题怪题。如果是以高考成绩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那么这种学习策略才是效率最高的。
2、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冷落了其它科目。
同样涉及到一个效率问题,如果是以高考总分150分计算的话,从130分提高到150分的难度是从60分提高到80分或者从80分提高到100分的好几倍。木桶定理告诉我们,盛水多的永远是所有木板都一样长的水桶。
3、平时依赖计算器,一考试就犯计算上的错误,搞得自己手忙脚乱。
这一点是在数学中比较强调的,计算能力应该被记为基础能力的一种,需要平时通过练习培养
4、听老师讲例题觉得会了,自己用参考书时一看题明白了,就以为自己会了,不再动手去做。
这一点是因为混淆了“理解”和“掌握”两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打个比方说,菜谱人人看得懂,但真正会做菜的就少得多了,看得懂参考书只是理解的第一个步骤,更进一步需要训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类型习题的能力。
5、匆忙应付老师作业,搞题海战术,却不认真对待做题时发现的问题。
题海战术是在完全掌握解题技巧以后才能进行的一种增加熟练度的训练,不认真做题,等于把错误的解题步骤和答案重复了很多次,到时候还要花同样的时间去纠正错误,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
6、听课时将内容一股脑塞进去,不动脑筋去思考所以然。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7、成绩好一点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得太简单,开小差。其实忽略了老师对某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
似懂非懂的同学需要认真听课,才能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中间其实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而那些真正理解知识的同学也需要认真再听一次老师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
8、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而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
例题的详解通过参考书或者其他的渠道很容易获得,而跟随老师的分析进行思维的过程是相当难得的,同学必须分清其中的主次
9、晚上开夜车,白天没精打采,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学习与生活安排的问题,就像不能因为只吃零食不吃三餐一样,白天的学习才是主体,晚上开夜车只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或许你也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