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主人公现身说法,一本教你“学好也要玩好”的秘籍!
|
|
第一章 学习——通往罗马的路千万条
自主招生,是舍还是得
对自主招生,一定要理智看待,如果没有考虑好,盲目地追随大流挖空心思去准备,很容易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高三第一学期接近期末的时候,随着中学阶段最后一个寒假的临近,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战歌便吹响了。报名、笔试、面试……一轮轮的层层选拔后筛选出学校认为值得给予优惠加分的学生,然后这些同学得意地带着5~60分的“先天优势”走进高考考场。额外加分,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因此每年都有很多考生通过参加“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培训”等方式,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加分的名额中。我争取大陆高校自主招生加分的过程不敢说有什么成功经验,但教训真的是多多。
高三第一学期,正是进入高三总复习、学习开始紧张的重要过渡期和提分期,本应一门心思扑在眼下的学习上的我,心思被自主招生搅乱了。第一波轰炸来自报名阶段:首先是学校的推荐名额会按照年级排名分派下去,得到学校推荐的同学可以免去相应学校的投递资料以及审核环节,直接进入笔试;没有得到推荐名额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几所大学报名、投递资料,自荐成功后可以参加笔试。我呢,两种推荐方式都经历了,通过学校推荐得到了人民大学笔试资格,通过自主推荐得到了北京大学笔试资格。这里,真的要感谢爸爸妈妈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在自荐中,我除了写自我介绍的稿子外几乎没有耗费什么精力,是他们悉心地帮我选择学校、查报名流程、整理报名资料,最后帮助我顺利取得北大的笔试资格。和那些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报名的同学相比,我得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学习课程内容,专心备战高考。
在这里的经验有两条,一者首先要争取学校推荐名额,在争取不到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往心仪的学习投递尽可能完善、优质的报名资料,突出自己的优势、风格、特色,或许就会得到审批人员的青睐,自荐成功获得笔试资格;第二,不要让乱哄哄的报名事项扰乱了学习节奏,繁杂的事务可以尽量交给父母处理,因为暂且不谈是不是能拿到加分,即使拿到加分了,最后拼的依然是高考成绩。
得到了人大和北大两所我都比较心仪的大学的笔试资格,是时候思考眼前这个寒假该如何度过了:是花大把力气在准备自主招生笔试上,还是依然主要准备高考、不分太多时间给自主招生?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认为自己并不是自主招生所选拔的那种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学生,而是勤勤恳恳、平均发展、没什么一技之长的普通学生,如果这个假期过多的精力花在自主招生上也不太可能得到加分,而到那时候我再想追回那些浪费掉的时间怕是不可能了。于是,我就把自主招生这档子事看得可有可无,寒假没做什么准备,只是多看了些爸爸给整理的实事评论、热点报道,准备一切顺其自然。
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主人公现身说法,一本教你“学好也要玩好”的秘籍!
|
|
或许是因为心态放得平,没有什么压力,我走入“北约”和“华约”的考场,面对那些有些奇怪的题目,坐在一个个看起来很强大很胸有成竹的同学们中间,内心也没有什么波澜,很淡定地做完我能做的题,便走出了考场。爸爸妈妈问我考得如何时,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还行吧,没什么感觉。”
我是真的没什么感觉,没抱什么期望,显得好像很不在意、很从容。但或许,在我内心里还是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面试资格甚至争取到一些加分的,不然在出成绩后我也不至于那么难过——人大和北大的考试我都以2分之差与面试资格失之交臂。
为什么只有2分?若是20分、200分,我也没有遗憾了,但这仅仅2分所给我带来的损失却令我久久不能释怀,因为这样的差距其实是只要稍稍多一些努力,就可以弥补上的。出成绩的第二天,班里热闹非凡,大部分同学都得到了面试资格,有的甚至可以参加两三个学校的面试,大家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祝贺。而我呢,只能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羡慕地看着意气风发、满面春光的他们,唉声叹气于自己的失败。可是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尽量少在自主招生这件事上花工夫”是我做的选择,现在这样的结果只能,也只应由我一个人承担。
自主招生失利给我带来的打击不小,几天都是闷闷不乐,怅然若失,懊悔、不满、愤懑的情绪时不时涌上心头,让我很难平心静气地投入学习中。但是,消沉了几天后,我忽然惊醒了,回头看看自己竟然在这样紧张的时候毫无意义地消磨掉了这么多黄金时光。于是,我在自责中,下定决心要调整好心态,走出这场失利的阴影。
首先,我告诉自己要接受这个已经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且认识到这个结果是由我自己一手造成的,是我自己之前的选择,没有什么可以怨天尤人的,也不必懊恼,因为这个结果谁也不可能预料到。第二,我得想明白现在该做什么,是颓废感伤、虚度光阴,惋惜于已经失去的,还是重整旗鼓、再接再厉,把握眼前当下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后者!正所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通过在准备高考中的加倍努力来弥补自主招生中损失的分数、不至于处在太劣势的地位,这才是正理!那些拿到了加分的同学也未必就会比我强吧,你们靠着加分进好大学,就凭裸分,我也能进!
想明白了这些,我感觉自己干劲十足,整个人状态都焕然一新,更加勤奋了,因为有了压力和动力,精力更加集中,学习的效率也高起来。高三的第二学期,我的成绩慢慢稳定在班级的第一梯队,想必和这一个重大挫折后的奋力拼搏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那时我侥幸得到了5分或10分的加分,我是不是会就以为自己得了北大、人大的入场券,会骄傲自大、有所懈怠,最后反而带着加分与他们失之交臂呢?以我对自己的了解,还真的有可能。
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主人公现身说法,一本教你“学好也要玩好”的秘籍!
|
|
对于自主招生每个人看法不一,对待的方式也因人而异。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说,对自主招生,一定要理智看待,毕竟在高三的最后阶段,每个人的精力都非常有限,如果没有考虑好,盲目地追随大流挖空心思去准备,很容易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首先,要想明白自己有多大的可能性拿到加分、是不是一定要拿到加分、为了那些加分值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如果胜券在握或者精力充沛,那么不妨多费些心思争取一把;而如果觉得自己能力完全不够,肯定没戏,那么放弃也罢,不必遗憾;如果像我这样处于中间徘徊的位置,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可以在尽量不影响准备高考的前提下,适当准备,但不必看得过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最后,无论处在哪个层次,即使是对自己最有把握的同学,也有可能在这场非常规的选拔中败下阵来,这时候调整心态就非常重要。自主招生的失利不能证明我们学得不好,更不能证明我们在未来的高考中不能考出理想成绩。没有拿到加分也没什么,咱要是拼命努把力,也可以像我一样,知耻而后勇,最后骄傲地裸分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