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是考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高峰时段,而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也更“个性”起来。陕西师范大学坚持7年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已备受关注,复旦大学又推出了最萌“小清新”版通知书,除了新生入学手册,还包含了一份手绘本复旦生活指南。
大学录取通知书花样翻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郑州大学手书《郑大赋》的文艺范儿到西南政法大学扫描二维码浏览个人信息的科技范儿,从北京大学在录取通知书里附赠《北大英雄》3D游戏光盘的亲民路线到上海财经大学存折式录取通知书的内涵路线,这些小“纸片”打破了传统定义,附加了更多宣传学校、吸引生源的功能。
据了解,省内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是保持低调实用的风格。浙江大学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入学须知》、《军训须知》、《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雏鹰杯英语演讲大赛函》、印有本人照片的浙大校园卡、用于缴费的建行储蓄卡、上学旅途用的浙大新生行李标签、新生手册等。在酷暑难当的开学季帮学生解决行李运送是浙大人性化服务的标志。
同样提供新生行李标签的还有浙江工业大学,浙工大还提供《精弘网络致新生的一封信》,介绍浙工大的网站,包括精弘站点、学工部站点、校内站点等,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未来的大学生活。
浙江工商大学和录取通知书一起打包寄送的有新生须知、大学英语第一册的教材,浙江财经大学也在提供录取通知书和基础材料之外推出了新生家长会。这一看似中学教育方式的背后,体现的是财经大学对学生的细心负责,希望家庭与学校共同担负起学生的未来教育。
各式各样的录取通知书自然也在新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在调查中,大部分新生表示,录取通知书是开启人生新航道上的一座航标,能收到独具特色的通知书会激发自己对大学的热爱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有同学表示:“身边就有好多伙伴收到了‘形色各异’的录取通知书,比如浙江传媒学院的,一半是通知书,一半是入学纪念联,可以当作纪念品保存起来,挺有意义。”
肯定声之下也一定有反对的声音。一位因为丢失身份证而无法签收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就说:“录取通知书只是一种形式,拿不到也不要紧,只要我被那所大学录取,能顺利报到就行。”还有同学表示,收到有个性的录取通知书固然是好事,但前提是那所大学是自己心仪的,甚至可以说录取通知书“长”得如何都没关系,大学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才是正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录取通知书花样百出、不断创新的背后,反映出大学对学生越来越多的人性关怀,但大学实力的提高要靠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办学定位的创新,形式上的个性只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持续。“学生们在大学里要有喜欢的老师,喜欢的课程,校方要排除功利化、形式化的教学,这样的大学才是真正有个性的大学。因此,录取通知书的不断翻新只是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开始,大学校园最终能教会学生什么,能让学生以怎样的姿态步入社会,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