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高招录取已经到了本科第二批次第二次(降分)征集志愿的时候了,虽然涉及到的这部分考生家长已经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在怎样选择征集志愿的三所学校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主要是参加征集志愿的学校都是一些外地的不太熟悉的学校。您问晨雾,晨雾也不可能了解这些学校。另外就是由于不了解这些学校,不仅选择困难,选择之后三所学校的排序也困难。专家们可以告诉您:征集志愿填报和录取都是遵循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三所学校一定要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并拉开一定的梯度。这个说法没错。但是晨雾认为如果仅仅这样说,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为什么?找个专家,随便拿出三所二本、三本层次的征集志愿的学校让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试试,就知道还是有难度的。因为进入二本、三本征集志愿的这些不知名学校即便对于专家,也很难做到能“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并拉开一定的梯度”。
而且高考这东西,名校、高分数学生,受到各方专家的关注总是很多。到了征集志愿这个层次,专家们也都不重视了,所以这样的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可是晨雾知道,高考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低分层次的考生和家庭也是一样的重要。其中有一些低分考生家长没有更高的苛求,只希望有学上。如果因为征集志愿填报失误造成失学岂不是很可惜。因此晨雾也愿意尽可能帮他们一把,虽然这个问题比较偏,也比较难。2012年晨雾第一次仔细研究了征集志愿学校的填报顺序问题,并通过一个案例做了说明。但是今年这个时候正好晨雾出差在外,现在正在动车上有一点时间上网写这篇文章。没有携带大厚书,所以案例使用了2012年的。但是对于理解思路和方法没有问题。以后有机会晨雾会再加上一个2013年的案例。
2012年7月21日早上晨雾看到一位考生家长凌晨的留言:
谢谢老师一直的陪伴!学生理科427分喜欢物理,依次选择这三所学校您看是否合理。(因为不太了解外地院校)鲁东大学(373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319)、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126)全部服从调剂。
如果您肯指教,我将终生难忘!
(晨雾注:2012年北京理科二本线433分,二本第二次征集志愿降20分,413分(含)以上可以参加降分征集)
理科427分,在降分范围432-413中属于偏上。选择这三所大学参加降分征集志愿是否合理?如何排序?说句实话,对晨雾来说,如果是一批次二志愿的三所学校,晨雾多半可能会很快告诉您。可是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其他专家如何,晨雾自己感觉不那么容易。
填报征集志愿与填报普通平行志愿最大的不同,就是高校往年的提档分数线数据已经没有任何可参考性。填报普通平行志愿可以参考高校往年的提档线,然后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就行了。但是填报征集志愿的时候,这些参加征集志愿或者降分征集志愿的学校,往年的提档线基本上都是压在批次控制分数线上(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无法比出高低来。例如上面网友家长所选的三所二本大学,2011年的提档线都是435分,谁高谁低?如果您再查过去多年的提档线,也全部都是二本线。因此已经无法根据往年提档线来确定三所学校的顺序。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一所学校提档线的高低,实际上是考生填报追捧出来的。每年的征集志愿实际上也会形成每一所大学的提档线,只是高招办和高校都不公布征集志愿的提档线,所以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不等于它不存在。我们根据“提档线是考生填报追捧出来的”这个原理,研究这些征集志愿学校受“追捧”的程度,从而判断他们的高低顺序。
两个评判原则:
1. 每年都参加征集志愿,还是只是偶然地参加征集志愿?
这一点不用解释家长们就应当知道怎么做。每年都参加征集的是较低的学校,偶然参加征集的是较高的学校。
2. 每年征集志愿后完成招生计划的程度。
不要认为每年征集志愿之后,这些学校就全都完成招生计划了。其实不是这样,有些学校经过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仍然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如何知道这些?又用到大厚书了。大厚书是个宝,看你用得好不好。这里又发倔出大厚书的新用途:
我们就拿上述网友家长选择的三所学校为例。
3734 鲁东大学
2011 招生计划5人,实际录取5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1人(含线下1人),线下录取4人。
2010 招生计划5人,实际录取5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0人(含线下0人),线下录取2人。
2009 招生计划4人,实际录取1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0人(含线下0人),线下录取0人。
431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招生计划20人,实际录取20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7人(含线下2人),线下录取13人。
2010 招生计划20人,实际录取20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9人(含线下7人),线下录取16人。
2009 招生计划18人,实际录取18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6人(含线下5人),线下录取12人。
212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1 招生计划12人,实际录取11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10人(含线下7人),线下录取7人。
2010 招生计划12人,实际录取12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8人(含线下5人),线下录取6人。
2009 招生计划12人,实际录取12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2人(含线下2人),线下录取10人。
了解了上述信息,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晨雾只是谈谈自己的判断:
1. 这三所大学除极个别情况,都属于经过征集志愿或者降分征集志愿后,能够完成招生计划的。他们受“追捧”程度十分接近。
2. 在实际录取人数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包括线上线下)所占比例表示了受到“追捧”的程度。如果让晨雾来排序,刚好把这位家长原来的顺序倒过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鲁东大学。
3. 这位考生分数427分,属于线下20分中考生中偏上位置。但是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也不乏线上落榜考生。如果这位考生选择征集志愿的目的是一心就想走,要有学上,坚决不复读,晨雾建议在上述三所学校中保留两所,然后再另外选择一所保底学校放在第三顺序。保底学校选择的两个原则:第一,往年经过征集志愿之后仍然远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方法同上);第二,自己怎么看怎么不喜欢的学校(你不喜欢,多半别人也不喜欢,才能选中)。
4. 如果考生参加征集志愿的心态是犹豫的,想看看如果录取的学校好就去,不好就复读,那么上述三所学校可以保持不变,或者还可以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学校。当然就要考虑再次落榜的可能。
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坚决要走,绝不复读”的,另一类是“录取后看情况,好就读,不好就复读”。这两类考生填报征集志愿的前两所学校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喜欢的学校。但是第三所保底学校的选择就不同了。对前一类考生来说,就要有意选择一所“不喜欢”的。而对于后一类考生,则不需要考虑这个。我们可以看出的是,填报征集志愿与填报正常志愿最大的不同在于填报者未必都是非常想走,其中有一部分是想尝试一下看看情况再决定。因为填报策略在第三顺序学校中应有所不同。
除了上述考虑以外,还应当考虑所填报征集志愿学校剩余计划的数量。这是明面上能看到的,剩余计划多的学校,说明不太受追捧,成功机会也多一些。晨雾就不再多说了。
最后谈谈如何了解这些外地的大学好不好,专业好不好。目前只有一天时间,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学校的网站,查看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相关专业发展的历史。当然很可能看到的都是一些自吹自擂的东西,那也不要紧。还是能从中发现一点真实有效的东西来。
还是那句话,和一本考生一样,二、三本层次的考生,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在每个家庭里都是天大的事情。祝参加征集志愿填报考生家长们心想事成!
本文举的是北京的二本征集志愿的例子。但是填报方法和思路对各省的征集志愿填报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