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经济学类专业内容繁多,注重培养实战能力。其中除经济学专业侧重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外,其他专业都是对经济学某一领域的具体应用。
近3年来,经济学类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稳中有升,个别专业市场需求看好。经济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像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人数均在2万人以上,财政学、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税务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人数也达数千人。
经济学类专业毕业生的高薪职业包括金融分析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证券经纪人、精算师、财务规划师、行业分析师等,每个职位都对应着很高的门槛。目前,企业对高素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有强烈的需求。
税务专业近两年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这得益于该专业毕业生每年保持在2000人左右,供不应求。财税系统是税务专业毕业生的定点就业单位,绝大多数政府财税部门招录公务员[微博]时都有专业限制,即只有税务专业毕业生可以报考。除了报考公务员,税务专业毕业生还可进入企事业单位成为财会人员,或进入中介机构成为注册税务师,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保险专业近3年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保持不变,人才需求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保险行业对保险专业高级人才有极大的需求。保险业被誉为朝阳产业,保险专业中的精算方向对数学能力要求很高,目前精算师最为奇缺。除精算师外,保险行业其他职位如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资金运作人员等,不仅需求量大,而且待遇优厚。
金融工程、金融学专业近3年的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这是由于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金融行业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其中银行柜员、座席员、操作员等一线基础性员工占据相当比例,学历主要以本科为起点。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企业的人才需求正在向“高、精、尖”倾斜,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较高,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其中有广阔的舞台。
经济学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已发展多年,人才需求相对稳定。但普通院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严峻,主要原因一是比较理想的职位对学历要求较高,二是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不专的问题。
经济学专业以理论研究为主,未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相对较多,主要偏向银行、证券公司和大型企业。一般说来,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业会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主要的就业岗位。近年来,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集中在高端市场,如高校教师、企业的市场研究分析人员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像很多人所预期的那样进国企、外企、驻外办,原因是国企、外企、大型企业更倾向于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对毕业院校、学历要求较高。此外,金融机构、中小外贸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外贸专业人才。据统计,在每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中,进入国有企业的占11.81%,进入三资企业的占11.08%,进入其他企业的占23.66%。
财政学专业近3年的人才总体需求相对较小,但重点院校的财政学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该专业毕业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较为固定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报考财税机关的公务员。近年来,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更趋广泛,海关、投资银行都对其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