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说课稿
司 阳
【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真挚的情感。本单元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两篇课文都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其次,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类课文学习的学习方式比较熟悉。因此,情节内容的把握和对文中语言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其中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就是,学生在进行形象分析时,不知道抓住文本,无法做到有理有据。在这一点上,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醒。
本文的重点在于作者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但学生普遍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以及对文中情感变化的深入思考。在学生中,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缺乏反省意识。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背景的介绍,了解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分析文章,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内心的煎熬、痛苦和自责。从使学生被荒唐可笑而又残酷的事实真相震撼,被作者的忏悔精神唤醒,从而达到文章所应起的教育作用。
此外,现在的学生的作文往往存在空话多,辞藻华丽却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晚年的巴金,褪去了青年时期的激昂,语言更加平实和浅白,但文中所流露的情感一如巴金的《家》一样,震撼人心。在进行文章分析时,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用浅白的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写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根据以上的情况,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散文,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
2.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文章语言,把握小狗包弟的形象特征。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巴金先生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2.培养学生的反省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
在进行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学习时,对文章内容和情节的把握是鉴赏一篇文章的基础。因此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是需要首先完成的目标。此外,本文是双线索行进,随着小狗包弟命运的起伏,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情感又是我们学习本文的重点。因此,作者情感的变化的脉络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之所以将小狗包弟的形象分析纳入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从文本、从细节出发,鉴赏散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小狗包弟这个可爱灵性而弱小的生命无辜死亡,才使得后文中巴金的自责更合情合理和深刻,也更显那个时代的黑暗。让学生认识到文革给民族、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巨大的伤痛。因此,为了给情感的分析做铺垫,小狗包弟的形象的分析是有必要的。
高中的语文学习,既要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也要体现语文平日里的学习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去应对高考。《小狗包弟》这篇文章对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升华文中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巴金这个伟人的风采,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文章用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与我和小狗包弟的遭遇形成对比,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自我解剖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文被选入高中课本,其原因就在于文章中无情的自我解剖和反思精神。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对情感的领悟和升华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的重点是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本文是巴金对自己为己私利放弃包弟的无情的解剖,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写的文章。这有可能会使学生对巴金先生产生片面的评价,而忘记看到巴金先生的闪光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这也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鉴于本文内容和思想的深刻性,将用两课时完成本文的教学。
【教学策略】
散文类文章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是难事。鉴于现高一在实行合作学习的教改。可以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这篇文章的情感方面的学习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正确的评价巴金先生,让情感得到升华。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感动中国颁奖礼,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
本篇文章的学习,将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文章内容梳理和形象分析等基础性的问题。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式学习为主。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文中的情感的分析和升华的问题,突破本篇文章学习的重难点问题。教学内容相比要难一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正确地体悟文本的情感,从情感上去感染学生。
1.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学习多以自主学习为主。课前就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有关文革的资料,对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在授课时,以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名人如:老舍、刘少奇等人在文革中的遭遇作为导入的入切点,让学生对文革进一步地了解。同时,名人的遭遇是从较大的方面看待这段历史和本文的以小见大,以一只狗反应文革的惨烈也形成一种对比。
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小狗包弟的形象分析。难度不大,可交由学生去完成。
首先通过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并对其进行归纳
本文主要讲了巴金家曾经的一只小狗的遭际。
初到我家
相处七年
成为包袱
送去解剖
其次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形象
本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形象进行分析,在学生解答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从文中的语句出发,进行分析。尤其是侧面描写的部分,比如文中的“听妹妹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晨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从侧面体现了包弟的忠诚。这些侧面描写,学生容易忽略,可以给适当提醒。
最后,分析小狗包弟成为我们全家的包袱的原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让学生去领会文革时期的荒唐和冷酷。那是一个连狗都难以生存的时代,作者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小的侧面,控诉那个不公的社会。
总结:
人常说“离乱人不如太平犬”。而小狗包弟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为一些子虚乌有的理由丢了性命。狗且如此何况人乎?人们总是被各种理由批斗和打倒,这就是文革。本文用一只狗的命运反应了大的社会背景,以小见大,控诉了黑暗的文革时代。那么当作家再次回首这段历史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是对文中情感的梳理和升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对文中情感线索的梳理难度适中,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重点在于要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变化。
首先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文中情感脉络
高兴、欢快、忧虑、轻松、沉重、自责、歉意
其次,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感悟作者强烈地自责,完成教学重点
在情感脉络的梳理完毕之后,我们就要进行对变化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到作者强烈的自责和内心所受到的煎熬,实现重点的突破。
在进行分析时,将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朗读重点片段,分析在片段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
在分析时,着重分析作者在包弟走后的情感变化,为什么轻松,又为什么沉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作者在这之后的十三年里,备受煎熬的心情。
1.作者为什么会在小狗包弟被送走后感到轻松?轻松的心情之后,为何又觉得心情沉重?
包弟在文革时成了全家的包袱,,家人整天担心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包弟被送走了,没有了包袱,自然轻松。但是,作者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包弟的惨象,想到自己为了自保牺牲掉了与自己相处七年的包弟,心中产生了深深地愧疚。
2.文中第十段一共出现过两次“包袱”这个词。这两次的是相同的吗?
两次包袱不同。小狗包弟给我们造成了现实中的问题,是现实中的包袱。而当我解决了现实中的包袱之后,我心灵上却为此产生了愧疚感和自责,在精神上背负了巨大的包袱。现实中的包袱被甩掉了,但心灵上的包袱使作者感到格外的沉重。
3.心灵上的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地自我谴责,大家能从这段找出一句话来表明作家的这种自责吗?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4.作者在十段中用羞耻、瞧不起、不能原谅,这些词表达了自己的羞愧和自责之情。但到了十一段作者却开始对自己居住的庭院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一起来朗读一下,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巴金描写自己居住的庭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是人非。曾经陪在我身边的萧珊已不在了,曾经围在萧珊身边的包弟也不在了。很多东西都已经消散了,但我心中那份羞愧和自责仍未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而且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能还清这心灵的欠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责和愧疚。
让学生去感受作者巴金深刻而又持久的忏悔和自责以及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从而唤醒学生的反省精神。完成本文的重点的教学任务。
再次,进行写法学习
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学习完整篇文章,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包弟的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有什么不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不同的?
此题主要是通过分析两个狗不同的遭遇,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书法。
最后指导学生自由探讨,升华情感。(难点突破)
此环节主要就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对文中的我为了保全自己,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的看法。不限制学生的思想,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就可。
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可能会对巴金的行为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2003年巴金获得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颁奖礼场面。引导学生去全面和正确的评价巴金先生。
总结:巴金先生虽然抛弃了小狗包弟,但是那是在那个时代的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巴金先生在文革期间,也受到了身心上的巨大创伤。他挚爱的妻子也死于那场磨难。但在文革后,当所有人都在展示自己曾经受到的伤痛时,巴金并没有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受到的伤痛,自己的委屈,而是选择了自我反省。《随想录》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从此敲开了中国人反省文革的大门,这就是巨人的力量。因此,当我们读完《小狗包弟》时,当我们不谅解巴金的行为时,更应该被巴金的那种自我反省和忏悔的意识所震撼。学会在生活中,自我解剖和审视。
【课后作业】
巴金先生的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但却是能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就在于作者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毫不保留的写入了文中。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你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写一篇短文,内容不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初到我家
相处七年
成为包袱
送去解剖
第二课时:
初到我家 相处七年 成为包袱 送去解剖
↓ ↓ ↓ ↓
高兴 欢快、 忧虑 轻松、沉重、自责、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