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女儿在看书 张叶绘
“嘘!老婆声音轻点,孩子在看书我们别讲话了。”“嗯!”……随着中考、高考临近,这样小心翼翼的交谈场景在不少家庭重复上演着。孩子们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敏感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而孩子的焦虑就是家长的焦虑,家有考生的家长们该如何扮演好陪考角色?当个后勤兵、隐形人,还是一根“鞭子”?本期麻辣论坛里,家长们展开一场观点PK。
麻辣故事
迎考学生想“躲”回家
不久前,南京组织了高三毕业考试的模拟测试,一些同学没有发挥好,总分下滑,陷入一种紧张状态。一名成绩优秀的女孩跌出班里前十名,每天就念叨着“考不上怎么办”,并且还常常失眠。后来竟发展到,只要一走进教室,看到同学用功的样子,就会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整个人也就跟着焦虑起来,上课讲的内容也根本听不进去。前两天,她终于鼓足勇气向家长和老师表达想休学回家复习的愿望。
陶老师热线最近频繁接到考生的倾诉电话,类似的想“休学”回家复习迎考,或者是突然觉得身体不适的孩子很多。小乐是南京一所知名中学的高三学生。近来,他总是莫名得感觉心慌,心慌还伴随着身体的不适,头痛、手痛、脚痛,浑身都胀痛。每天看书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拿起语文书觉得没看数学心里不踏实。拿起数学书,觉得语文又丢掉了似地。心里总是乱乱地,不知道怎么办。临近高考,学校几乎每周都有考试。一旦成绩有起伏,情绪马上就有了变化,身体不适症状立刻袭来。
点评: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分析,这些孩子大都没有器质上的疾病,神经系统也没有问题,所有的病根都在情绪,压力过大。家长对此不必过于紧张。毕竟,孩子往往有能力实现自我调节。当然家长应该适度地帮助孩子。比如晚上睡不着,失眠了,考生肯定担心这下完了,觉没睡好,肯定要影响明天上课了。其实人们对失眠的担心往往落在对后果的担心上。一夜失眠也没什么大不了,实在睡不着可以想一想开心的事。比如高考成功后怎么办。
母亲管得太严孩子要弃考
有一名考生,他的父母离异了,妈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指望孩子考得好。这名考生成绩波动比较大,发挥得好能考进前十名,一旦失手,成绩考得非常差。孩子考试一出现问题,母亲的反应很大,觉得没有着落了,开始焦虑,指责孩子成绩为什么下降了。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却认为那是应该的。结果这名考生变得消沉,最后发展到不想参加考试了,要放弃。
点评: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分析,在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比较高,对孩子要求苛刻,孩子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家长往往采取责备的方式。其实不光在单亲家庭,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分工明确,爸爸负责工作赚钱,妈妈的主要责任是养孩子。现在也有很多母亲是全职太太,不工作专门带孩子。这样一来,孩子考试不理想理所当然成了妈妈的责任,因此孩子成绩不好母亲往往格外焦虑。假如母亲没有好的方法和技巧辅导孩子,她只能责怪孩子,痛心疾首敦促孩子上进,但这样做的效果可想而知。
孩子回家父母不敢说话
初三女生小琳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优异。父母非常疼惜她。中考临近,小琳的压力变大。父母发现她常常躲在房里唉声叹气。感到女儿情绪低落,父母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一天中午,在饭桌上,妈妈小心地问小琳最近是不是不开心,没想到小琳厌烦地扔下饭碗跑回房间。夫妻俩一下慌了神,家长不停向老师、同学打听女儿的情况。回到家说话特别小心,只要孩子在场,他们闭上嘴巴不说话。小琳向老师哭泣道:我不想考试了,家里再没有了欢笑,父母的紧张让我无所适从。
点评: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分析,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在家什么话也不敢说了,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家长的反常行为刺激了孩子敏感的神经,这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父母这么关注考试。我考不好怎么办呀?”这是很多学生在陶老师热线中吐露的心声。
麻辣观点
家长麻辣观点PK
A方:做好孩子的后勤
参加中考、高考好比上战场。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战场,家长的责任就是做好后勤工作。“千方百计让他吃好、喝好、睡好,让他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考试中。”一位家长说,两个多月前,他就上网找了多份备考营养菜谱,依葫芦画瓢,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吃。
B方:家长要当“鞭子”
“人家孩子知道好好复习备考,我的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紧张,他也没有特别努力,每天11点不到就睡觉,吃饭的时候笑呵呵的。一点考试情绪也没有啊。”一位母亲郁闷地说,她高考那会经常通宵看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当起了“鞭子”,一天一次谈话,几天一次检查。
C方:在家变“隐形人”
“孩子紧张我们都看在眼里呢,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沉默了。”有一些家长为了不增加孩子的压力,刻意在家里营造平静的气氛。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不说话,夫妻俩不看电视、不敢大声交谈,孩子想要什么立刻答应……部分家长还向单位请长假,全天候陪考。
专家:陪考第一原则是调整好情绪
心理专家认为,家长的情绪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情绪。假如家长没有调整好情绪,表现得比较反常,孩子的反应肯定更强烈。陪考第一原则,家长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情绪不反常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
夫妻互相排解紧张情绪
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胡文宇认为,家长首先认清,紧张是必然的,说明家长重视自己的孩子。第二,家长判断一下自己的情绪,紧张是否已经升级为焦虑。这段时间,夫妻间更应该加强交流,千万别当“甩手掌柜”,两人应共同应对,互相排解情绪。第三,判断孩子的状况究竟如何。有的时候发现孩子其实不紧张,只是家长干着急。假如孩子焦虑家长需要疏导,如果孩子茫然,应该给他一点动力,有的孩子彻底放弃,这种情况下家长非常无奈,这时家长需要冷静下来帮助孩子规划未来发展的事情。
最好的激励是保持平常心
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宋梅老师指出,越临近高考,最好的激励方式。家长用惯常的态度面对孩子,考试只是检测学习的手段,既不要小心翼翼跟孩子谈考试,也不要过分督促他。这些反常的情绪反而影响孩子备考的心情。建议家长适度放手,家长应该像往常一样,看书充电。时常带孩子散步,和他聊天。另外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紧张的情绪,比如这样劝慰“爸爸曾经也是这样的。考试前非常紧张。大家都会紧张,爸爸妈妈也是那样过来的。”孩子会理解。当家长、孩子接纳了这种紧张情绪的时候,焦虑给人的压力就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