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国选才”的高考期间,不知道重庆沙坪坝的鸟儿有没有被驱赶。现在,高考结束了,它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叫唤了。
高考到,鸟儿不许大声叫,这是沙坪坝区政府某位领导的要求。他在6月6日下午举行的高考工作汇报会上提出:不少学校绿化较好,吸引大量鸟儿前来,若在考试过程中鸟叫声过大,工作人员应以环保方式驱鸟,“避免考生因鸟叫分心影响发挥”。
这位领导的“体贴入微”,不一定会感动辖区内的考生,但却得到了一位在超市工作的考生家长的支持,她感叹领导“考虑得非常周到”。不过,更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驱鸟“完全没有必要”。
“护考行动”风起云涌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连自由飞翔的小鸟都受到了高考的牵连,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护考”行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近几年来,“护考”已成为高考期间的关键词。最早是家长自发“护考”,在考点周围“堵校门”、“断交通”,生怕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干扰了考场上的孩子。随后,一些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到“护考”的行列中,争相为考生“送温暖”、“献爱心”。于是,祖国各地的“护考”行动风起云涌,而且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涉及面越来越广。为高考“护考”已成为公共行为、全民行动。
“禁止鸣笛”是多年来各地高考期间“护考”的普遍举措。今年,北京的交管部门就在该市的19个考区、113个考点门前及周边道路竖立起“考试期间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等警示牌,并对部分路段适时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合肥市的交警会从重处理那些有违高考禁令的车主,从考试前几天开始,他们就对考点给予重点保护,对违禁鸣笛、农机车辆闯禁区等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上限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