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线生”的量化及其报考方法。
“贴线生”是一个泛指的新名词,可以确指并加以量化吗?当然可以。上面详细介绍湖北省2005年第一批次按115%的比例划线,以及湖北省在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变化及反复,其作用和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从2005年湖北省本科(理科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115%划线人数达33132人,可以知道按100%的划线人数是28810人,再通过2005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理工)可以查知所对应的分数约为530分(28558位)。从理论上来说,524分~530分这部分考生就是“贴线生”,也可称之为“幸运生”,他们是因为招生政策性及方法性的原因,即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挑选择优的余地,以及为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划线时必须要保持上线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投档时必须按一定比例使调档数大于计划数,而幸运上线的。必须了解,这是按照115%划线比例的贴线生,如按120%的划线比例,“贴线生”的范围就是522分~530分了。所以笔者反复强调划线比例并以湖北省为例加以反复说明,其用意就在这里。
可从实际上来说,按照115%划线比例的“贴线生”就不仅仅是524分~530分这个范围了。肯定比这个范围要大,至于说大多少就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胆大敢博的考生可将530分就“锁定”为贴线分(不仅指贴线生所属范围的分数,还泛指非贴线生的保底分数),而成熟稳重的考生也可将536分视之为贴线分,甚至更高一些。但一般来讲,第一批次的贴线分要比其余批次的贴线分稍大一些为好,原因是第一批次招生的大都为重点院校,不是有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就是有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甚至两者均有。当然这对于贴线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利多”而非“利空”。附带说一句,确定贴线分,对于许许多多不属贴线生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中都有指导作用,这将在解析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之技巧中细讲。
由于我国现行的招生录取政策的规定,凡是各科类各批次的上线考生具有同等的被投档、被录取的权利或资格,但贴线生处于劣势地位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不论是从省级招生办投档或高校调档都是按照投档总分(特征成绩)从高到底排序进行投档或调档。虽然如此,由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性和机遇性,以及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的方法性,使得许多贴线生(524分~530分)可如愿以偿被录取,进了所心仪的大学。因此,一般而言,如何看待比较合适呢?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因素需要可以考虑:①、由于第一志愿填报失误出现的连锁反应使非第一志愿填报也因之失误(包含各个志愿填报失误等情况),导致落选;②、由于专业志愿填报失误(包含相关科目成绩偏低等情况),导致落选;③、其它原因,如身体健康状况与所报专业志愿不相匹配等等,导致落选。
那么,贴线生的报考技巧何在呢?①、一举“锁定”学校。考分高于甚至大大高于贴线生的考生为什么落选?就在于分数高有选择的余地,但选择不准就会产生失误、就会导致落选;而贴线生分数偏低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一举就“锁定”学校,做到稳准。怎样才能一举“锁定”学校,做到稳准呢?必须选择上一年或前几年(3~5年)贴线招生的,并经过分析后今年仍会贴线招生的院校。②、一举“锁定”专业。在一举锁定学校的基础上还要一举锁定专业,仅仅“锁定”了学校,能够进档还不行,因为录取与否最后的决定权在于专业的录取与否,只有所填报的专业也被录取了,才是真正的录取。贴线生由于分数偏低同样专业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上一年或前几年(3~5年)贴线招生的,并经过分析后今年仍会贴线招生的专业。怎样才能一举锁定专业,做到稳准呢?由于高校招生章程中关于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的表述有30余种之多,虽经笔者创造性的加以归类为4种,再加上现实存在变异的2种,共有6种。其中比较适合贴线生的有:Ⅰ、相对分数优先的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Ⅱ、相对分数优先加专业级差的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Ⅲ、先为相对分数优先,后变异为绝对分数优先的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Ⅳ、先为绝对分数优先加专业级差,后变异为相对分数优先加专业级差的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详细内容请看解析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之技巧。如果不能一举锁定学校,就考虑服从院校志愿调剂;如果不能一举锁定专业,就考虑服从专业志愿调剂;如果为了加大保险系数,就考虑均服从调剂。
如果对己上线的本批次院校感兴趣的程度没有对下一批次的专业感兴趣的程度大的话,那就应该另当别论。特别说明,上述所讲“贴线生”,严格来说应称之为“批次线贴线生”,还有一种“校线贴线生”,将在专业确定办法中详讲。上面所讲贴线生报考技巧应为这“两种生”分别运用或结合运用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