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从实验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所以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通过实验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认为学习对他们无所谓,老师的讲课更是与他毫不相干,能吸引他们眼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好物理学的优势,多做一些有实验,使他们觉得学习原来是这么有趣的。但实际中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毕竟有限,老师们每天都要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比较节省时间而又能让学生亲眼目睹神奇的物理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寓教于乐,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上课时用到的几个小实验。
一.浮力的实验
1.“浮力”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初三的《会考指导书》中大篇幅地提到了“潜水艇”、“轮船”、“鱼鳔”的原理,每复习到这里学生都感到很吃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自制了两个“浮沉子”,能直观地模拟了“潜水艇”和“鱼鳔”。这个实验与以往的浮沉子有一点区别,特点是利用同样的材料改变了气球的位置就可以完成两个原理的说明,简单易做。
材料:塑料瓶、口服液瓶、气球
步骤:(1)往口服液瓶里加一些水,把气球吹一点气,套在瓶口的外面,就做成了一个“鱼鳔”浮沉子;若把气球反过来塞到口服液瓶里,就做成了一个“潜水艇”浮沉子。(注意:口服液瓶的好处是瓶口有卡位,气球不能太大,以刚好套在瓶口为宜,这就省了用其他物体固定了。)
(2)往塑料瓶里装满水,把浮沉子放进塑料瓶,旋紧瓶盖。
(3)用力压塑料瓶,浮沉子下沉;放松,上升。同时注意观察口服液瓶里的水位变化。
实验要点与原理:用力压塑料瓶时,“鱼鳔”浮沉子的气球体积变小,使到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下沉;而用力压塑料瓶时,压力使水进入了“潜水艇”浮沉子的气球内,使到浮沉子的重量加大,所以下沉。控制手的压力,可以使浮沉子停留在任何深度。做浮沉子时调节口服液瓶里水的重量是关键,开始时以刚好浮出水面为宜,水太多了,浮不起来,太少了,沉不下去。堂上实验时可以请学生大力士帮忙压塑料瓶,增加气氛。
2.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激发悬念,引入学习。
材料:烧杯、雪碧汽水、葡萄干
步骤:(1)往烧杯中倒入汽水,问:如果放入葡萄干会发生什么情况?引起悬念(学生会答:上浮、下沉、悬浮等答案)
(2)往汽水放入葡萄干,葡萄干先下沉再慢慢上升,一会儿后又下沉,如此来回反复。而不是学生简单的答案。
实验要点与原理:葡萄干因为比汽水密度大会沉入汽水中,而溶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泡,附着在葡萄干上增大了体积,浮力增加,使葡萄干浮了起来。当葡萄干接近水面時,气泡破裂后,支持葡萄干上升的浮力逐渐消失,葡萄干又会往下沉,如此反复直到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不再能产生足够大的气泡以支持葡萄干的重量,汽水中的葡萄干将不再浮上液面。
二.简单机械的实验
在讲到《简单机械》中的“斜面”一节时,可以联想到广州科学中心外的螺旋送水器,原理和盘山公路一样,相当于一个旋转的斜面。
材料:卡片、细长木棍或竹竿、塑料瓶、豆、大碗、剪刀、圆规、双面胶
步骤:(1)在卡片上用圆规画出6-8个大圆圈,再在中间各画一个小圆圈。
(2)剪下大圆圈,连接中央的小圆圈,剪出一条半径。
(3)把剪开的一边半径用双面胶与另一个圆圈的一边半径贴在一起,将贴好的圆圈拉开,就成了一个螺旋。
(4)竹竿穿过小圆圈的中心,用双面胶把螺旋的两端贴在竹竿上。
(5)将螺旋斜插入装满豆的大碗中。转动竹竿,豆会沿着螺旋上升,当他溢满到塑料瓶瓶口,豆就能裝到另一空碗中。
三.蒸发的实验
1.在《液体的蒸发》中,刚开始上课时,可以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了“同学们好”四个字,然后再叫起立,在与同学们问好的同时,黑板上的字就随着干了。然后就问:“黑板上的字哪里去了?”,从而引出课题。这个实验简单可行。
2.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以自行设计探究实验。
实验器具:两瓶酒精、两支滴管、一瓶酒精灯、两个凹的蒸发皿(从化学实验室借得,这里不用玻片,因为玻片不能加热)。
步骤:分别向蒸发皿中滴入酒精,以一个为标准自然风干,对另一个进行摊开、扇风、加热的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这个实验容易理解,对于程度不高的学生来说也能简单操作,增强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
3.巧用魔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从惊奇到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达到教学目的。在讲到蒸发吸热时,可以做一个经典的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但为了增大刺激性,我把手帕换成了纸币,可以当场叫学生谁敢借一张10元纸币给我做实验,学生哗然。在看完实验后,学生更加情绪高涨,急于了解原因。
实验形形色色,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从百忙中抽一点时间认真去思考一下,动手做一下,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生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