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二学生的家长。我首先把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大家做个介绍,并希望以此作为今天咱们坦诚沟通的开始。
我儿子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我这个做母亲的和大家一样没少着急,对孩子的调皮、不懂事也发过火,甚至动过手。尤其是孩子初中时,让我操心最多,中考还是考得一塌糊涂。没有办法,干脆把他送到郊区一所学校读高中,这样,我解放了,孩子也自由了。现在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学习自觉了,成绩提高了,人也懂事多了,我感到儿子长大了。
一、关于学习问题
(一)家长要学会放手
首先,我所关注的是孩子成长阶段的行为发展问题。同时我观察到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的家长往往也比较关注孩子的行为发展,很少去干预孩子的具体学业,这种做法我比较赞同。而更多家长还是过多的干预孩子的课程,比如如何指导孩子的某一学科、怎样学习、怎样掌握知识点等等,你讲的再好也不如孩子在课堂上听到的精彩,如果孩子需要你这些帮助,我想孩子肯定在学校不能完全解决学业问题,说白了学习能力没有达到高中生的水平。其主要原因多数是从小养成的,很多家长跟着孩子学习课程,甚至自己先学一步,然后再指导孩子,觉得这样才保险,其刻苦程度真的令我们感动,我就看到一位家长没事就拿着孩子的书本啃,家长好学,孩子疲惫,学业成绩总也不理想,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到了初中,尤其是高中家长们就更不敢放手了。这样做的最大弊端就是剥夺了孩子自学能力的发展,说的严重一点,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学习的。谁能一开始就能把事情做好,小孩子尤其如此,放手让孩子自学早在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就可以的,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育人活动,不要急于求成,多点耐心,家长能够欣赏孩子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说对孩子降低点要求,能容忍孩子把事情没做好,这样孩子总有一天会做好的。有了自理能力与自学能力,孩子的学业一定没有题的。
我的孩子上高中后,基本上在 具体的学习问题上,我不再操心了。他回家主动说学习情况,我会认真听,也趁机提一些建议,但是不再强迫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比如英语一直是弱项,寒假期末成绩又不好,他可能也主动问了老师,老师建议他要么把给他布置的作业认真做做,要麽请老师补补。我让他自己决定。开始他说要认真做作业,几天后又说做作业很吃力,要求找老师,我也听取了他的意见。因为一切由他决定,他就需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为自由权利永远和责任联系在一起。你的决定的后果如果是好的,那么你受益,后果是不好的,你也要为此负责。所以在做决定时,他要慎重,在执行决定时他也要认真,尽量取得好的结果,避免坏结果,这样他的责任感就成长起来了。
(二)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不理想时,要给予理解和鼓励
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希望在成绩不理想时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帮助。
提高学习成绩是每名学生的愿望。我们的 问卷中一有这样的问题,如:“你在学校最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选择最多的是“提高学习成绩”;“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选择最多的也是“学习成绩提高”占到70%以上;问“你最想回避的问题是什么?”选择最多的是“学习成绩下降”。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小学生对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的,对学习是重视的。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都使学生不得不把学习成绩排在首位。那么,学生为什么又不希望家长关心自己的学习?这可能是家长关心的方式和结果存在问题。大多数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仅仅是关心考试第几名?得多少分?而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名次和分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心不仅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反而给孩子带来压力。成绩不理想时他们最需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指责和羞辱。在学生成绩不尽人意时,家长和老师采取理解的态度,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原因,指导提高成绩的方法是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儿子最近一次段考成绩下降不少;一个星期四的 晚上11点钟,他突然发来一个短信,说明天开家长会,让我一定参加。还加了一句“这回次了”。我问什么次了?他说考的不好。我听了当然很不爽。但是还是说别想了早点睡,明天我去开家长会,到时我们一起坐车回家。第二天的家长会上,老师果然说他成绩下降30多名,数学47分。回家的 路上,我没有说别的,而是鼓励他说,考试不好只能说明考试前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不能说明以后。考试的 意义在于找出问题,问题找到了,就是这次考试的 最大收获,分数不重要。他主动说,“我同学用我的手机,发现你给 我写的 短信,对我说,你妈妈怎么那样好啊!简直就不像个妈妈,倒像个姐姐或朋友,我的妈妈就不这样,这次挨训是没跑了。我当时心里也热呼呼的,心里等于地想,我妈妈是心理学教授啊!”
他为什么给我说他考糟了,无非是希望下点毛毛雨,打打预防针,希望有一个缓冲争取主动,减轻对他的责备呗。其实他考的不好已经够难受的了,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需要帮助他找到提高成绩的办法而不是责备。
他主动分析自己考不好的原因。还很有信心地说:“下次看我的!”
-
高一男生迷上色情洗脚店 家长不知如何谈“性”
中国的性教育很缺乏,而一些 “保健休闲”场所无形中给正值青春懵懂期的学生带来影响。作为家长,做好引导工作很重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