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二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 )
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
2、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3、观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填写正确的是( )
A.农奴生产 B.集体劳动 C.自给自足 D.地主剥削
4、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知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 )
A.诸侯 B.县令 C.郡守 D.太尉
5、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该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 )
①西周分封制 ②当时的冶铸业 ③秦朝的郡县制 ④文字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权力斗争
7、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8、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下列各项中属于年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宣统
9、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
A.罗马万民法 B.埃及习惯法 C.埃及成文法 D.罗马公民法
10、《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 )
A.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
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 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
11、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贵族权力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12、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指(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3、罗马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不仅开始统一意大利,建立辽阔的版图,并自豪地称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
A.城邦时代 B.王政时代 C.共和时代 D.帝国时代
14、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曾指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建设近代海军
15、清朝旧制规定:“凡帝王有失国之寸土地者,不得立圣德神功碑。”下列清朝皇帝最早可能无此碑的是( )
A. 道光 B. 咸丰 C. 同治 D. 光绪
16、右图为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五元兑换券(正面),兑换券上的图像人物应是( )
A.孙中山 B.宣统
C.孔子 D.黄帝
17、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9、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领土 B.勒索赔款 C.屠杀百姓 D.投资设厂
20、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2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可能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辛亥武昌起义
2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①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②的权威。他把僧侣③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④变成了僧侣。”以下注释正确的是( )
A. 权威①指教皇 B. 信仰②指君主
C. 僧侣③指上帝 D. 俗人④指马丁·路德
23、17世纪,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对应以上四个“国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威廉
B.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威廉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
D.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点击查看高三联考试卷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相关下载:
- 2014届上海高三十二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56KB) »去下载
-
2016山东泰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最新的2016山东省泰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来啦!小伙伴们自己的一模考试都还顺利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来看看别人家的一模卷吧~
- 2016北京海淀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16届河南开封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16广东省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16上海宝山区高考一模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