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计划(4)

所属专题: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来源:    要点: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编辑点评: 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教学计划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学之初一定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本文就是一篇高一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向青春举杯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体悟人生"选择了台湾作家杨子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给儿子的一封信和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两篇文章,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青年人自己的角度来书写对青春的体悟。“设计未来”板块选择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青年人在设计未来时点亮了一盏人生指路灯。它告诉青年人:志当存高远。另一篇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它告诉青年人生命的抉择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使你找到人生的支点,明确人生的航向和终点,激励你为之奋斗一生。

二、教学目标
正确解读自我与青春,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
学会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掌握书信体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阅读一本课外读物
学会记录要点,倾听别人发言,积极主动地交流、表达

三、课时安排
本专题大约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吟诵青春3课时
体悟人生3课时
设计未来2课时
积累与应用(含写作实践)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本专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类似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也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情景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教学中应该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围绕"青春"话题,从"吟诵","体悟","设计"三个层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活动体验中深入解读青春,迈好青春的第一步。
"吟诵青春"是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诵读"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悟。
要点:1,初步领会四首诗的主旨
2,掌握有关诗词的基本常识
3,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本板块提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案学习,教师不应该要求全班学生统一选择(教师可建议:凡是自我感觉与父母有代沟的选学《十八岁和其他》,而感觉自己对人生理想有困惑的选学《我的四季》)
导言:这一板块提供了两个活动方案。两个方案的立意与落点都在于实现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订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两个方案虽活动样式不同,但内容设计比较均衡,教学时只要选择一个就可以了。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美国作家杰西·斯图尔特感慨:过了十七岁,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张洁也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两篇学习材料的可读性比较强,所设计的活动形式也比较活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高一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不管这种设计是清晰的还是朦胧的,总是学生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一次思考。这一部分更多强调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 "思"。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学习议论外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来说理。

三、课时安排 (共10课时)
经典的力量2课时
求学之道4课时
从质疑到创新2课时
写作实践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探讨可以在同桌,小组之间展开,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从"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再到"怎样才能获得教养“.
第一板块:经典的力量
知识目标
1.认读并理解"狭隘,跋涉,沉溺,戕害,慰藉,麻痹,符箓"等词语.
2.了解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3.理解并识记本文若干重要语句
能力目标
1.研读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所倡导的"读书观".
2.探讨阅读经典和获得教养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读书观".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
第二板块:求学之道
第二部分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
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理清基本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对文本作过细的研习,重要的是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
第三板块:从质疑到创新
知识目标
1.认读并理解"譬如,轻率,疑窦, 炽热,桑梓,真知灼见,出类拔萃,推陈出新, 洞若观火, 融会贯通"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理解并识记本文若干警言哲语.

>>点击查看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一语文教学计划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