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试卷(2)

所属专题: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编辑点评: 在考试复习阶段,我们除了要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以外,还需要去做一些练习题,模拟题,来巩固我们的复习效果。本文就为同学们提供了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供同学们练习。

参考答案

1.C (A:乳臭xiù未干;B:颤chàn动 泾jīng渭分明;D:独处chǔ 绸缪móu)

2.B(A:枯梗,拔萃;C:福祉,席不暇暖;D:斑驳,生死攸关)

3.A(“内涵”,名词,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所含的全部内容;“蕴涵”,动词,指包含。“合计”,合在一起计算,盘算,商量;“核计”,核算,核计成本。“犹然”,仍然,照旧,与“过去”呼应;“依然”,仍旧,与“将”呼应。)

4.D(“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错误;“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处对象错误;“拍手称快”指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了伸张或事情的结局称人心意,用在此处意义不合语境;“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符合语境。)

5.C(A: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缺主语;B:搭配不当,动词“感到”与并列短语充当的谓语“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中的“胃溃疡”搭配不当;D:句式杂糅,“靠的是”和“取得的”只能采用一种说法。)

6.A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能力。首先从第一句看,表达的观点是承认“少读”的作用,所以全段文字就围绕“少读”展开。另外,在文中有些提示,也为正确选择奠定了基础。“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就是强调“思考”,即少读且思考,由此选②句。“虽珍奇满目,徒然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说明看的虽多,但收获甚微,正与“多读而不求甚解”吻合。“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强调装门面,但⑤⑥句选择有一定难度,“许多人读书”与“许多读书人”区别很大,“读书人”是不会装门面的,否则不能叫“读书人”,所以选⑤句。因而正确选项为A。

 

7.C(A:咎(不吉利)即(靠近)  B:数(屡次)C:适(依照)但(只)雨(落下)名、字(取名、取表字)D:间(间隔)爽(差错)修(美好的))

8.B(《楚辞》应为《离骚》)

9. C(敕:下令)  

10.D (为都是因为之意;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第二个之是取独;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结果;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并列)

11、D(①是龚遂“治乱民”的建议,②是龚遂治理渤海郡的成效,⑥是龚遂劝民务农给“吏民”带来的好处。) 

12、C(“追捕并震慑了盗贼”错。)

13、 ①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 ②龚遂于是打开地方的粮仓,借给贫苦百姓

14  ① “梅残”渲染了一种萧索破败的环境氛围,“柳”和“留”谐音,在此表达诗人依依不舍之意,词中的这两处写景皆言在意外,借景抒情,从而把这种离愁写得含蓄深沉,让人感叹。

    ② 本首词中,词人把“离愁”比作“不断的春水”,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春天的水流浩荡,连绵不断,让人想到词人的离愁之浓重,挥之不去。

15.⑴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⑵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⑶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⑷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⑸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16.(4分)C D(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了阐释“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17(4分)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其作用,回答出一个角度且言之成理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答:AC
 解析: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
19、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4分)
20、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无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4分)

21、物联网将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联网将全面影响人们生活/物联网将在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22.参考答案:

亲爱的李老师:
   感谢你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高中生活的快乐。祝你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高一(5)班全体学生

2009年11月11日

23.[写作导引] “生活告诉我”这个话题看起来十分宽泛,其实写好很不容易。话题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两个信息:首先是选材要来自生活,而不是书本、课堂、历史……;二是要告诉的是“我”,而不是“你”或“他”。此外,写作时,必须有具体的生活事例,不能空洞地写生活告诉我什么,否则读起来会索然无味,苍白枯燥。

我们生活着,常常会受到现实生活的教育。宋代王安石游褒禅山,领悟到天下事与游洞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尽吾志”,并“深思慎取”,才能获取真知。当代作家贾平凹通过一块丑石的经历,体悟到“寂寞生存的伟大”……只要我们对生活认真观察,深入感悟,就会随时获得启迪。这个话题写成记叙文,写作时应从一个较小的、精彩的角度切入,要善于“以小见大”, 以“一滴水照见太阳”,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生活的丰富与美丽,写出“见人之所未见”独特感悟。最好借助于对某一事件、事物的具体描写来生发感悟,得出感悟要自然,水到渠成,不能牵强附会;而且要有分寸,点到即止,留有余味。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做到昌邑王国的郎中令。

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望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玩罢了。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既然选用贤良的人,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遣他上任。

龚遂乘坐驿车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收敛了。渤海郡又有许多合伙抢劫的,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当即散伙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盗贼于是都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于是就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地方官吏,安抚养育百姓。

龚遂看见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喜欢从事那些不切于民用的行业,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他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丛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种植和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踏 莎 行】简析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构思别致,它打破了一般词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方面,并用离情相思这根线索把二者紧密地穿连起来,揉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很明显,这首词的前片写行者忆家,后片写居者(闺中的少妇)忆外。前片以景带情。例如,望见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无穷无尽的离愁。后片由情人景,是忆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辞。但它却景缘情生,景中有人,读来倍感真切。居者行者,前后萦带;景耶情耶?上下难分。这二者相互交融,曲尽其妙。同时,这首词还很注意层次的安排。例如开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则它不仅交待了远行的时间、季节,而且还暗暗描绘出远行的全过程,用笔细腻形象,含蓄深厚,富于启发性。

  另一显著特点是比喻贴切。特别是上下片结尾两句,用比巧妙生动。“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天然浑成,不露痕迹。下片以“春山”喻远,引出佳人登高遥望,更觉委婉缠绵,别饶韵味。

  欧阳修虽受“花间”和冯延巳的影响较深,但就本篇来看,他能摒弃“花间”铺金缀玉的积习,洗净了浓脂艳粉的气息,发展了词的抒情性与形象性的特长。

>>点击查看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3)

    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复习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缺少做题这个环节,这样复习效果反而不好。本文就是一篇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供同学们练习使用。

  •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1)
最新2024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