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雨巷》说课稿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雨巷  
编辑点评: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雨巷》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语文必修二现代诗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和鉴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 《雨巷》是一首象征诗,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的丁香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二)重难点
1 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2 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而后一点也是本诗的难点所在。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                                         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         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课时安排及教具使用及课前准备
 《雨巷》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包括生字词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自主质疑
二. 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其历史背景。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贯穿始终,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三)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特引导学生采用如下学习方法:
1 诵读表演法: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和表演中理解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以完成重点一为目标。
2 质疑感悟交流法:继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以完成重难点二为目标。
 (四)设计说明
    授课计划设计的出发点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
   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二)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一:参读------------------4分
(三)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二:美读 ------------------15分
1 齐读---------初步自我体悟诗境            --------1
2听配乐朗诵                                 -------3
3由朗诵                                     -------3
4给画配诗朗诵                               -------3
5表演现场版《雨巷》                        --------5
(四)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之三:议读            -------22分
(五)总结:象征诗                          -------3分
写作练习:
      请仿照象征诗《墙角的花》,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墙角的花
            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最新2024雨巷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