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布局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前者可包括多种工业部门、多种类型企业的工业总体布局,某个工业部门的总体战略配置,大范围地区的工业综合布局;后者如个别工业企业的布局(主要是厂址选择),某些个别工业点的布局等。
原料(铁矿) | 燃料(煤) | 市场 | 优势区位条件 | |
鞍钢 | 鞍山铁矿 | 山西、黑龙江等 |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 |
宝钢 |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地 | 安徽淮南、山西等 | 沪宁杭工业基地 | 接近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 |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 特点 | 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 | 厂址选择要求 |
原料指向型 |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 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 接近原料产地 |
市场指向型 |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 | 接近消费市场 |
动力指向型 |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 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等 |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 |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
技术指向型 |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在逐渐消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
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布局有吸引力。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三、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社会因素
工业区位选择(举例) |
原因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如包头、攀枝花等) |
国防的需要 |
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20世纪末我国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 |
缩小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
政府补助,把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 |
解决就业问题、平衡职工性别构成等 |
海外华人、华侨乐意到家乡办厂 |
厂商个人的偏好 |
工业惯性: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在那里 |
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
2、环境因素见教材23页图5.27
-
高一地理知识点讲解:中国十大主要铁路干线
京广线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
- 高一地理知识点讲解:我国的地理界线
- 高一地理知识点讲解:我国的地理界线
- 高一地理知识点讲解:中国的国土整治
- 高一地理知识点讲解:陆地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