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着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19年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本期编选的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以名着、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魂。以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思考,这即是选刊本期作文的初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刘宇新)
作品:
德国——我有一个家在那里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高一年级 张帆
见面那日,我们拥抱欢呼;分别那天,我们拥抱不舍。五天的交流,第一天觉得长,第五天觉得短。依依惜别之时,回想这次学校组织的德国游学之旅,心得似乎也不少。
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的风土人情。前往辛德芬根小镇的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让我疲惫不堪。但当德国伙伴Diana先认出我,跟我拥抱,给我介绍德国,介绍她家,她的爸妈热情地给我沏茶,让我吃这吃那的时候,感觉心里暖暖的,就像回到家里一样。Diana把她的房间让给我,自己去和妹妹挤着睡。当得知同行的许多同学都是和小伙伴一个屋子,甚至睡沙发时,我很是感动,感动Diana竟把我们之间的友谊看得如此重要!Diana的朋友们都很照顾我,陪我逛街,帮我挑香水,拉着我绕着冰场一圈圈地滑冰,那份耐心,让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着温暖。
德国伙伴的热情感动着我,而德国社会的文明也触动着我。比如,德国的垃圾分类,四个不同的垃圾箱摆在街道旁,每个人都是规规矩矩地把要扔的垃圾归好类,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德国的塑料瓶背后都有回收标志,每个瓶子可以回收0.5欧元。这些钱对于德国如此高的工资,算不了什么,他们就算把瓶子扔了也无妨。只是德国人似乎不会因为事情背后的利益而去做这件事情,他们为的是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才去做的。我们到了德国也开始垃圾分类,说是入乡随俗,实际是到了那个环境中,我们不得不去这样做,否则会遭到周围人们的鄙视。又比如,坐地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自觉地站在右侧,把左侧空出来应急用。德国社会的文明,德国人的高素质,让我深受震动。我心中充盈着一种责任感——我要把这些优秀的社会文明学习过来。
Diana的爸妈都不太会英文,所以我们交流起来有些困难,更多时候需要Diana帮我们翻译。但她的爸妈一直在努力捕捉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多的时候是以微笑面对我。惜别之时,她的妈妈抱着我哭了,嘱咐我一定要再回去看她,家里的大门永远向我敞开着。用词也从“You will(你要来呀)”,变成了“You have to(你一定要来呀)”。在过了机场安检之后,眼泪终于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那份留恋,那份不舍,是我愿意再次经历十几个小时的疲倦,重返德国的动力。我始终记得我的那句承诺“I will and I have to(我会的,一定会的)”!
虽然只短短五天,但我觉得我感受到了异国文化,关键是结识到了如此情趣相投的朋友。很感激学校给我们这次难得的德国游学机会,我会充满动力地向未来努力!
点评:
真情体验,自然成文
这是一篇记“游学”心得的文字。短短五天德国游学之旅,德国伙伴的热情和德国社会的文明,使作者深深地被感动着、震动着。作者心中充盈着一种责任感——要把垃圾分类回收、坐地铁自觉让左的文明习惯学习过来;作者心中充满着温暖、留恋和不舍,始终记得要重返德国,因为“德国——我有一个家在那里”。游学交流,异国朋友,异国文化,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情开放、阳光向上、担当感恩的青年学子形象。全文语言毫不矫饰,活泼流畅,朴素自然,不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与感受,让读者也觉亲历其境,还令读者与作者共同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和文明。文章脉络清晰可理,读来并不觉有什么斧凿之痕。陆游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者的真情体验,促就了本文。
>>点击查看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抢先看(全国各地汇总版)
6月7日是个大日子,万千考生寒(死)窗(记)苦(硬)读(背)了三年,决定命运的却只是这短短三天! 没错!这就是——高考!!! 这一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意气风发, 这一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梦想。
- 40年高考作文题全在这儿了!那年高考,你的作文题目是啥?
- 2017高考语文作文真题抢先看(全国各地汇总版)
- 高中语文:为什么写不好,“罪过祸首”在这里
- 2016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的青春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