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大学校园“陪读”现象

 来源:    要点:高考心理辅导  
编辑点评: 大学校园进来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陪读。乍一看,还以为是父母跟到学校来陪孩子读书,其实,这个陪读指的是校园异性陪读。陪读这种新现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如何?

现在大学里有个非常流行的词:“伴儿”。“伴儿”其实就是校园“异性陪读”(以下简称“陪读”)的另一种称呼。是“感情游戏”还是“情感快餐”?一时众说纷纭。而陪读之风日盛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陪读者的心理纠葛。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是否需要“伴儿”的陪伴,“伴儿”的时间有多长?是15天,三个月,四年,还是一生?
当两个“伴儿”形影相随出入教室、食堂时,老师、家长和社会对他们投以什么样的目光?是理解、支持还是反对?让我们一起走近“伴儿”,倾听学生们心路的倾诉,老师的肺腑之言还有学者的精辟的分析,相信人们会有科学的理解,“伴儿”也会作出何去何从的正确的选择。
陪读约定——喜忧参半的护身符
某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
一个叶姓的女大学生为“伴儿”的事伤透了脑筋。她反复强调:“这个人(指“伴儿”)太不遵守游戏规则!”。什么规则?她递给老师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三要”。自习的时候要专心,要耐心,要细心。“耐心就是无论我坐多久,他就得坐多久。”“细心”就是他要注意自己有什么需要?比如问问自己渴不渴?饿不饿?累不累?
“三不要”。“不要同时和其他女孩子陪读;不要和自己谈与恋爱有关的问题;不要擅自调换上自习的教室。”
她气愤地说:“他竟然和其他的女孩子偷偷一起自习,还骗我!”
“你们是什么关系?”
“伴儿啊!”
“是恋人吗?”
“老师,你心里怎么这么阴暗呢?我们不过是一起上自习嘛!”
“你的三要三不要,哪是一般上自习的朋友能做到的呢?要他关心你,照顾你,还不许和其他女孩子上自习?这和女朋友要求自己男朋友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明显暗示着对方可以追求你吗?可你在规则里还不让人家追你,让男孩子怎么办?哪有这么不讲道理的游戏规则呢?”
“你如果喜欢他,为什么只让他当你的伴儿,不当你的男朋友呢?”
“我怕他拒绝我,我受不了。再说,他追求我,我也不一定能答应。我现在对爱情也不是太懂,我怕一旦答应他了,将来我懂的时候,自己失去的就太多了!”
心理咨询中心的裴老师介绍说,关于“伴儿”,现在来做心理咨询的学生很多。青年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活动特点是能够激发很高的热情:情绪变化强烈而带有冲动性,有时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了“伴儿”的陪伴,心理可以得到安慰,如果陪伴的时间长了,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依赖心理,但如果一旦失去了“伴儿”,或者产生了矛盾,他们的情绪生活特别容易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他(她)们在情感的历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或伤害也就不可避免,有可能产生其它社会问题。而“伴儿”之间唯一的“护身符”就是“三要三不要”,但这个约束显然太苍白了。
是“试爱”更是心理补偿----专家的全方位解读

最新2024高考心理辅导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