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状元”成为“流浪汉”?【熊丙奇博文精选】

所属专题: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    要点:熊丙奇博文精选  
编辑点评: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他对教育的看法深刻且客观,沪江高考资源网转载了熊丙奇博士的一些优秀博文和大家分享!



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是什么让“状元”成为“流浪汉”?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从大年初四开始,他连续三天躺在西南交大校园镜湖边的露天长椅上睡觉。(成都商报2月11日)

这则报道,读来令人嘘唏不已。这位沉迷于网络的曾经的县理科状元,还算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他说,“走到这一步,主要的责任还是自己”。在笔者看来,如果不对“状元”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识,“状元光环”最终会变为害人的光环。

刘父在与儿子的通话中,曾说到,“你简直是给家人丢脸,给整个县丢脸。你大学前,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现在别人问起你,我都不敢说。”这就是被“状元光环”所害。诚然,“状元”可以反映一个人接受知识教育取得的成绩,但也就仅此而已,并不代表他在其他能力、素质上也有很优秀。但在我国当前的高考升学体系中,由于分数是唯一的录取标准,因此最高分者被“神化”,在周围人的喝彩声中,无论是“状元”自己,和“状元”父母都可能飘飘然,认为由此开启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金光大道,忽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恰恰对“状元”未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刘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都一直很不错;考进中科大的时候,带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有没有可能像爱因斯坦、霍金一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甚至能影响整个世界;但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一般,和同学们比起来也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员,而且感觉自己也没有天才的聪慧和疯狂。但在现实生活中,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他想从县状元的光环中摆脱出来,可最终总希望自己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不愿意“平凡”。

有调查显示,高考“状元”鲜有职场“状元”者,以笔者之见,这是很正常的,因为高考的分数,只能反映一个人的某个阶段一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现象还与“状元”的心态有关,在获得“状元”之后,有的学生失去了平常心,不能准确认识、定位自己,结果是在大学的学业以及未来的求职中摔跟斗。——我是“状元”,这些事我怎么能做呢?这不是有损“状元”的脸面吗?

刘同学的行动,更充分说明这一点,他在大学毕业后,不是没有找到工作,可是他总以工作理由回绝,或者没干多久就辞职,据报道,起初,他找到一个国企做客服,但他们一上来就讲了很多规矩,很多简单的事情都要一再重复,还要培训,我觉得挺烦,干了一个月时间就不干了。后来又找了一份工作,做网页游戏,但要培训4个月,期间没有工资,不管吃住,能不能转正还另说,纠结半天,就没答应。后来,他在合肥的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找到一份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年终奖还拿了3000多元,在当地还算可以的;但这份工作也只干了9个月就辞职了。他的理由是,“主要是要上夜班,而且跟领导关系处得不是很好,感觉他总是针对我。”

不得不说,小伙子太敏感了。敏感的原因或许很多,“状元的光环”或是其中的一个。——严格说来,他这个“状元”,在目前的状元认定体系中,还不是“状元”,大家认可的“状元”,是省一级“状元”,但由于“状元情结”所致,“状元”越来越多,从省到地级市再到县、乡——近年来,针对“状元情结”,各地教育部门都发文要求禁止炒作“状元”,但每年高考成绩公布,“状元”还是频频见诸报端。这则“状元”变为流浪汉的消息,至少给“状元”学生、家庭提个醒:不要被光环迷惑,否则,未来会陷入迷茫中,那将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

当然,从根本上消除“状元情结”,还在于改革高考评价体系,如果大学实行多元评价,考试分数只是一方面指标,何来“状元”之说?同时,如果基础教育摆脱升学教育模式,考入大学不是所谓的人生成功,而只是获得进一步学习、发展的机会,何来用阶段性的一次考试成绩来给人贴上标签?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应该用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清理我国教育中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做法。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熊丙奇博文精选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