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这样的场景,并不新鲜。名校的“高材生”们,因正在就业工作没着落,而受到已小有创业成就的同学刺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可是要让他们选择创业路,十有八九不愿意。
根据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我国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2%,其中,“211”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者所占比例为0.4%、非“211”本科院校为0.8%、高职高专院校为1.6%;从2007届到2009届,高职高专自主创业比例远远高于本科。创业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创业更倾向于“受邀创业”、“未找到合适的工作”等被动因素。也就是说,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
概而言之,我国目前存在着升不了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创业、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才无奈创业的现象,这是我国教育和就业的严重错位,值得引起重视。
人们很自然地会把这视为“差生创业”。我并不认为考不上大学者,就是“差生”,但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他们被视为“差生”,而那些成绩“拔尖者”则被认为是“优生”,“优生”不屑于选择创业,源于我国的升学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把升学作为学生成才的追求,加上升学采取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学生,因此基础教育普遍关注学生的分数,而高分的学生无一不把升入好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些分数低、无法考进大学者,则只有面临就业,其中有一部分则走上创业路。
这种教育的缺失在于,学生的出路很狭窄,且不论是升入大学者,还是无奈就业、创业者,都在知识教育之外,缺乏其他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等等。一些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学生,创业路走得其实很艰辛,而且他们所选择的创业,也处于较低层次,集中在低端服务业。
我国大学的教育,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更确切地说,是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的教育——不少学生上大学,为的是一张文凭,在本科毕业后,又去追逐更高的硕士、博士文凭,以为学历越高,自己越是“高级人才”,而大学由于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定位模糊不清、学校必修课程比例极高,学生没有自主选课空间,这让大学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也无个性、特色,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另外,除了通过核心课程的考核,拿到毕业证书之外,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合格公民,更别提拥有创新创造能力了。
至于大学毕业生创业,近年来也主要围绕毕业不能就业的学生展开,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也把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难的一条措施,这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创业需要比就业更高的能力和素质,包括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一个连一份职位都找不到的大学毕业生,却要去自主创业,这是怎样一幅景象?——我们不否认,有的学生会被逼出一条成功路,但这更多是个案,不具普遍意义——即使在学校的鼓动下,选择了创业,可等待他们的极有可能是创业的失败——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只有1%。
我国有大学也对学生开展了创业教育,可往往是几次大型讲座,而且讲座也集中在给学生“励志”方面,请来“创业英雄”们给学生灌输创业梦想,结果是80%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梦想,可最终选择创业的寥寥无几。而与我国大学教育相比,美国有超过2000所院校开设了形式各样的创业课程,其中超过500所高校提供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位,并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自由思想。在美国,中学毕业放弃名校而进社区学院、职业学院者十分正常,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者达到20%。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GDP第二大国,可是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5%,美国则高达80%。这是十分巨大的差距。
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大学生就业难从2002年起就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和学校每年都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就业难一年难甚一年,要根本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转变“差生创业”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教育要从“升学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大学教育要改变“学历教育”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给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关注学生知识教育之外的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培养,整体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转变以学历为导向的功利办学【熊丙奇博文精选】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他对教育的看法深刻且客观,沪江高考资源网转载了熊丙奇博士的一些优秀博文和大家分享!
- 由学生淘汰不受欢迎课程可行吗?【熊丙奇博文精选】
- 不要把处于危机的同学留在危机边缘【熊丙奇博文精选】
-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影响【熊丙奇博文精选】
- 沪浙高考改革的突破与局限【熊丙奇博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