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最近,有关鲁迅作品被替换出教材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有网络调查显示,71.5%的网友对此表示反对,认为鲁迅的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20.9%网友赞同,觉得鲁迅文章的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太深刻了;7.6%的人“无所谓”。
网友的参与热情令人感动,可问题是,这对既定事实恐怕影响不大。当教材已经出版、使用,大家才发现其中的变化,即使表态支持或者反对,投入使用的教材也不可能马上修订;而下一次修订如果还是不告诉公众,由几位编写者操刀,结果仍然是重复上一次的老路。事实上,教材撤换鲁迅作品引起的争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才是对教材编写争议的真问题—我国教材编写开放机制不足,内容一般由行政部门和委托的专家确定,通过行政部门的审定后,再确定采用给中小学教学使用。如此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者很少听到学校、老师、学生和公众的意见,往往依照行政部门的意图和自己的理解,选择教材的内容,其编写只对委托的上级行政部门负责,教材遭遇争议几乎是必然的。要减少这类争议,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就有必要建立开放的教材编写机制。
近年来,围绕语文教材编写的争议,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其他学科的编写其实也有争议,只是由于专业性更强,而未引发广泛的关注),除了鲁迅作品的变化之外,语文教材内容流于“假大空”、编者夹带私货等现象也引来质疑。但有意思的是,争议和编写并不相关,因为争议发生在教材编定、使用之后,而不是在编写的过程之中。换句话说,是大家“白操心”。
多年前,我国就针对教材编写缺乏竞争的问题,采取措施改变全国统一版本格局,允许教材有多个版本,供学校选择。但总体看来,实行多个版本之后,教材的编写还是由行政主导,并不是由出版机构自行出版,学校然后自主选择,于是问题依旧。一方面,教材的编写质量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学校不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导致办学缺乏个性和特色。
从发达国家教材编写、使用的经验分析,在教材编写、出版时,由出版机构按有关教材的规范自主进行,而学校则通过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决策选择哪个出版机构的版本,这样的教材编写、选用机制,既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出版机构重视编写质量—为了让更多的学校选用教材,教材编写者必然在编写时广泛听取意见,那些质量不高、充满争议、低水平错误频出的教材,是不可能被选中的;同时也落实了学校的自主办学,选用不同的教材,也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一部分,甚至可允许学校自编校本教材。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去行政化,这体现在教材编写、选用上,就是打破教材闭门编写的模式,建立开放的教材编写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围绕教材编写的争议,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点击查看熊丙奇全面解析2014高考形势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转变以学历为导向的功利办学【熊丙奇博文精选】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他对教育的看法深刻且客观,沪江高考资源网转载了熊丙奇博士的一些优秀博文和大家分享!
- 由学生淘汰不受欢迎课程可行吗?【熊丙奇博文精选】
- 不要把处于危机的同学留在危机边缘【熊丙奇博文精选】
-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影响【熊丙奇博文精选】
- 沪浙高考改革的突破与局限【熊丙奇博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