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不要成为大学开放的挡箭牌【熊丙奇博文精选】

所属专题:熊丙奇全面解析2014高考形势  来源:    要点:熊丙奇博文精选  
编辑点评: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他对教育的看法深刻且客观,沪江高考资源网转载了熊丙奇博士的一些优秀博文和大家分享!

熊丙奇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我国的教育制度研究的很透,也通解各国良好的教育制度。为多家杂志专栏作者。

 
校园安全不要成为大学开放的挡箭牌
 

校生人数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网罗、垄断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因学校大、创收多、高考成绩相对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当做政绩——近年来,这一类所谓的“超级中学”异军突起,引起社会关注。(新华社9月6日)

诸多迹象表明,建“超级中学”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教育的新趋势,其势头比当年的“县一中”更猛(所谓“县一中”,就是举全县之力办好一所高中)。“超级zh中学”之所以出现,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关。这不但导致当地高中畸形发展,也加剧义务教育不均衡。国家应出面遏制各地的“超级中学”风。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高考升学率,近年来则是一本率、上名校的人数,是重要的办教育政绩。打造“超级中学”,将全省、全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尖子生都集中在这一学校,必然包揽当地升学重点中学的学生,瓜分北大、清华等校在当地的招生名额,这就是地方政府办“超级中学"的逻辑,也成为制造所谓“名校”的捷径。

今年高考期间,有一家民间机构排全国“顶尖中学”排行榜,所用指标为中学培养“状元”的人数,谁培养的“状元”越多,谁就是“顶尖中学”。按照这种评价方法,集全省之力,打造一所“超级中学”,是跻身“顶尖中学”最好的办法,因为这样很容易做到由这所学校包揽本省所有“状元”。这种评价其实迎合了地方政府举办“超级中学”的“战略”。

如此举办“超级中学”,让地方政府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好高中”,却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生态。虽然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可优质资源过于集中,会让其他中学都变成薄弱学校,“状元”、进名校的学生集中在一所高中,这恰表明当地的高中资源极不均衡,优质资源十分困乏,这会堵死当地学生的求学路——进入薄弱学校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前途,进而放弃学业,而进入“超级中学”的学生,则被裹挟到名校争夺战中,应试教育更为严重。

而当优质资源集中在一所高中,这也就制造权力寻租空间,给教育部门、学校巧立名目变相收取高额择校费、借读费提供了机会,据报道,一些“超级高中”要求一些非“招生范围”的学生不仅入学要交数万甚至十万元左右的“入门费”,每年还要交数千元的高昂学费。这本质属于乱收费,但鉴于教育部门、学校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加之家长争相进入这所学校,地方政府甚至把其作为生财牟利的工具,可以说,这是教育产业化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继续。

“超级中学”的存在,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是背道而驰的。为了在中考时进入超级中学,当地将出现与超级中学招生对应的重点初中、示范初中,甚至超级初中——超级中学现象,已从此前只存在于高中教育逐渐蔓延到初中教育,而众所周知,初中是非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是不得设重点校、重点班的。即使没有明目张胆的“超级初中”,县乡政府将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初中校,也是必然的,不然,在超级高中的招生中,如果当地没有多少能进入超级高中,影响当地学生未来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定会令家长不满。这其实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难以推进的根源所在。

办少数几所“超级中学”,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这只会人为堵死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加剧应试教育竞争,也妨碍义务教育均衡,更滋生教育腐败、败坏教育形象,为此,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鼓励高中多元发展、平等竞争出发,我国应叫停“超级中学”的建设,如果任由地方政府举办“超级中学”,未来我国很多省市很有可能都会集全省之力重点打造“超级中学”,这将对我国教育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点击查看熊丙奇全面解析2014高考形势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熊丙奇博文精选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