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北大的招生标准是什么?

 来源:    要点:北大招生标准  
编辑点评: 高考专家介绍:北京大学所招的学生,应已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应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欲望;应具有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应具备发展的潜能。

1977年以来,数以千万计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校深造,实现了人生梦想,也改变了个人命运————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也。他们是被大学招生部门“招”进高校的,承担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被称为“招生办公室”。“招”这个字在汉语中是主动性用语。“招”者,“呼”也,含有“呼唤、吸引”的涵义。但实际上,在恢复高考以来的30多年里,大学招生部门所做的工作,基本上不是主动地去“招生”,而是按照各省招生考试部门提供的高考分数被动地来“录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招生办公室名不符实,可以将其改名为“高校录生办”。

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招生也好还是录生也好,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都是通过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校的。他们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选择——不是被这所高校选择,就是被那所高校选择,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高考分数太低,那就不可能被任何一所高校选择。但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有了选择的权利。即使他已经被一所高校选择了,但他依然可以放弃并选择另外一所高校,甚至选择境外乃至国外的高校。因此,传统封闭环境下高校之间并没有多少生源竞争压力——即使有也可能很小,但在开放环境下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压力可能会一下子变得非常大。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最适合北大培养?或者换句话说,北大招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招了这么多年学生,难道你们还没有标准吗?如果没有标准,那么,你们如何去实现招生的公平、公正呢?对此,我只能回答说,标准的确是有的,而且很“硬”,就是各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达到了分数线北大就录取,达不到分数线就不录取,一目了然。然而,仔细琢磨,这个标准说了等于没说。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对于招生来说,它意味着衡量人的准则。但人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复杂的,多样的,怎么可能用一个简单的冷冰冰的分数来衡量呢?如果单纯用分数来衡量,至少会有一种情况无法避免——分数线上的学生可能根本不符合大学培养的要求,但你不得不录取;反之,分数线下的学生可能非常符合大学培养的要求,但你却无法录取。换句话说,你企图通过分数来衡量人的目标没有实现,或者没有完全实现。你招的只是分,不是人。

招生本身不是目标,它是一种手段,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把人才培养比喻成培育树木的话,招生就是选择树苗的过程。你见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挑选树苗的方式吗?用一把尺子去量,低于某一长度的统统不要,超过某一长度的统统全要。如果你在园艺市场里看到这样一个选苗者,你一定会骂他是神经病——因为没有人会这样选树苗。有经验的园丁,一定会根据土壤和气候的特点,选择那些根正茎直的好苗子,而不大会去理会长短。为什么挑选树苗时我们都不会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但招生的时候我们却一定要用分数来录取呢?

有人说,这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只有按照大家都看得见的分数来录取,才会杜绝腐败请托现象,实现真正的公平。这句话有 一定道理。但是,一方面,公平往往会和效率相冲突。当我们过度追求公平的时候,常常会带来相当大的效率损失。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校来说,和公平目标相比,人才培养是更为根本的任务——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公平问题不重要。我们应当在追求效率和追求公平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另一方面,谁说除了通过分数录取 就一定会造成不公平呢?至少从北大实施“元培综合评价系统”的效果来看,不一定。它甚至比分数录取可能还要公平——因为它排除了作弊可能。

那么,北大招生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除了高考成绩作为智力性标准外,北大招生至少还应当有以下四点非智力性标准:

首先,你应当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这将为你的下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是连续的,也是终身的。即使从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历史上,尽管有极少数天才可能没有经过基础教育而直接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需要接受一个完整系统的国民教育。当然,我所说的“良好教育”,绝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获得了比较 高的文化课考试分数。它还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以前我们曾经使用过“综合素质优秀”这个表述, 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但现在已经用的比较少了。因为一说起“综合素质”,有人就说这是指唱歌跳舞,弹钢琴,沿着这个逻辑下来,自然而然批评北大招生有歧视农村孩子之嫌——显然,农村孩子中会弹钢琴的少之又少,当然绝不是完全没有。这实在是一个典型的情绪化误读。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从来都没有说过“综合素质”就是指唱歌跳舞,弹钢琴。话说回来了,比赛唱歌跳舞农村孩子并不吃亏,他们“唱支山歌给党听”,肯定要比城市孩子唱得好。关键看你用的是什么标准。相比而言,我认为“良好教育”的表述对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可能都适用。

其次,你应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新欲望。北大是一个以文理医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培养的是未来能够影响世界甚至是改变世界的灵魂人物。也就是说,她培养的不是一般性人才,而是人才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领袖级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盖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相信,只 有有了好奇心和痴迷的不顾一切的狂热激情,你才可能为你即将从事的事业倾注全部的心力,从而做出非同一般的成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伟大创造,无不是来源 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根本动力。美国为什么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因为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日本为什么近年来衰退了?因为它已经逐渐丧失了以往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国怎么办?再过二十年,当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现有的劳动力竞争的比较优势将全部丧失。那时候, 谁更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三,你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希望每一个迈进北大校门的学生都是野心勃勃的,无论男女,都具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自信。你们从进入北大的第一天起,就应当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哪怕是最微小的贡献。这是北大最重要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核。北大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特殊的理想主义气质。一旦配上北大校徽,他们顿时就有了一种被选择的庄严感和神圣感。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即使是像堂吉诃德一样也在所不惜。很难说清楚这种气质从何而来,也许这是历史赋予 的必然?因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和北大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北大人的理想主义,尽管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从根本上说,他是为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而存在的。这往往使他们和当下的现实有那么一点点距离,却在历史中获得更恒久的价值。

最后,你应当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全球化时代。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今天你在大学里学习的一切知识,很快都会变成昨日黄花,无法应对日 益复杂的未知世界。唯一的办法,是你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随时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充实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固然需要你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以往的知识获得训练,但更重要的,是你自身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持续不断的求知欲望。近年来,我见过许多高考分数很高的学生。他们很聪明,也很勤奋,但在中学阶段已经被日复一日的条件反射式的训练磨光了所有的激情,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的甚至到了退学的地步,的确十分可惜。这样的学生,即使高考分数再高,也不适合北大培养。即使到了北大,也难以有什么作为。

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由于招生录取制度的差异,我们在如何发现识别选拔优秀人才方面还缺乏起码的经验——我们只会通过单一的考试分数选拔人,除此之外就不会了,而哈佛、耶鲁等世 界一流大学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上百年的成功经验。耶鲁大学的招生官员曾经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中国学生,对历史学非常感兴趣,在中学阶段就通读了 《剑桥中国史》和《资治通鉴》,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的所有中英文著作他如数家珍,还发表了一些历史方面的小文章。这样的学生应当是每一所大学都非常欢迎的,但耶鲁最后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面试官问他:“晚上睡觉前你和宿舍里的同学都聊些什么?”(他是住校生。)他回答说:“我给他们讲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面试官认为,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晚上睡觉前和宿舍里的其他男生聊的不是女朋友就是足球,谁会有兴趣去听你的历史故事呢?要么说明他说的是假话,要么说明他和周围的同学不合群。而耶鲁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从事公共服务的领袖,一个不能和周围其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人未来怎么可能率领大家做 出巨大成就呢?因此尽管他可能将来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学家,但不符合耶鲁大学的招生标准。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它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在甄别发现 选拔潜在性人才方面的一些奥秘。这些核心秘密局外人是不可能掌握的。我们必须根据北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研究制定出具有鲜明北大特色的可以被观测的人 才选拔标准。这项工作极其艰巨,任重道远,但时不我待,我们要奋起直追。

最新2024北大招生标准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