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状元大调查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状元经验谈  
编辑点评: 状元,永远都是一个可以引起大众关注的焦点。自从高考恢复,高考状元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状元们是怎样学习的?状元的性别比例是怎样的,状元会选择什么样的高校,等等,无一不受人关注。今天,就染给我们来做一个状元调查。

高考状元的诞生带着许多偶然性,“热炒”的背后也带着许多利益纠葛。对1977年至2010年能统计到的吉林省65名高考状元,新文化报记者进行一番梳理,希望为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状元曝光率在10年间激增

34年来,考虑到状元并列的情况,吉林省实际产生的文理科高考状元应该超过70人。
经过超过半个月的查找,本报记者最终找到了65名状元。有的状元只有名字,无法查实其高中毕业学校,有的状元难于确定考入了哪所大学。因此,虽然这份统计可能是截至目前对吉林省高考状元最全面的梳理,但仍是一次不完全统计。
“确实很难统计,我们曾经去过档案馆和省内相关的教育部门,但都只找到一些非常零散的信息。”一直从事吉林省高考状元信息整理的吉林文庙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走访出现过状元的多所学校中,只有少数学校能保存较完整的信息。有些学校只能通过当年“状元”的班主任试图找到最新信息,但由于年代久远、疏于联系,效果不大。
不过,从1999年至今,吉林省高考状元的记录从未断档。此前,如1982年、1983年、1986年、1990年、1991年等多个年份,只统计到一名。而1984年的高考状元没有找到。
“高考状元的情况记录,主要是和这几年社会上开始炒作状元有关,相关的记载和报道也很多。”吉林文庙博物馆的那位工作人员说。2000年以来,每年的高考状元都有大量报道,涉及学习方法、世界观等诸多方面,有些状元资料甚至被整理成书籍或光碟发行。
搜索信息发现,最近10余年来,省内状元的曝光率大幅增加。一方面是状元受到媒体与公众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不乏一些状元身披光环,周游各地巡讲学习经验,这种行为的背后,潜藏着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性冲动”。
状元性别比近10年间颠倒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1977年来,尤其是在近些年,吉林省女状元的比例大幅激增,有的年份甚至达到了一边倒。
在65位状元中,我们掌握性别的状元有62名。其中男状元为32人,女状元为30人。
从1977年到1999年,我们统计出的37位状元中,有24位男性状元,而女性状元有13位。
但2000年以来发生逆转。可统计的26位状元中,只有8位男状元,而女状元则高达17名。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2008、2009三年中产生的7位状元,全被女生垄断。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年5月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99~2008年各省市高考“状元”中,女“状元”比例逐年上升,已经从1999年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男状元比例从1999年65.22%下降至2008年40%,高考状元日趋“阴盛阳衰”。
从分析结果来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归结为目前考试形式、出题模式、思想等更有利于女生心细、记忆力好等特点。同时,也可能与社会思想进步相关,“男孩女孩都一样”渐成共识。不管原因是什么,数据有力地颠覆了“男孩子比女孩子学习好”的错误思维。
状元选高校:逾九成上北大、清华

统计发现,在51名可以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我省状元中:就读北京大学的有22名,就读清华大学的有15名,就读中国科技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各3名,就读吉林大学的2名,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各1名。从上述数据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状元去向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共计37名,占被统计标的的71.5%。
这种选择的变化,透露出时代印记。
比如,在1978年至1980年间,我省有3位状元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需知,正是在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等著名论断,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科技日报》曾载文称,“在科学大会(指1978年)之前,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都是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科学大会是改弦更张的大会,彻底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当政治强音与年轻人的科技梦想交织在一起时,状元们出现如此集中的选择,实属正常。
在1987年至1992年间,我省又有3位状元选择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10年前后的时段,对外经济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工作及研究日益重要。同时,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这样的“开放”背景下,状元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对口的大学”。
纵向比较还显示,从1993年以后,我省状元对北大、清华的青睐显得尤为明显。1993年之后统计到的35位状元中,除了2006年的理科状元薛鹏博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的理科状元孔令兵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同年的文科状元胡慕实选择了香港大学。其余32人悉数选择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高考状元的去向如此集中,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国内高校教育研究权威、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表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位列中国大学综合实力的前两名,多年来社会声誉良好、社会影响力突出。同时,地域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强,社会服务卓著,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蔡言厚话锋一转,“但北大和清华并非所有学科都是国内最强的。”
蔡言厚说,2005年以来,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一些海外高校也逐渐开始有一些动作,它们凭借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办学优势、科研实力、世界影响、社会服务能力和高额奖学金等优势,迅速成为了高考状元宠爱的高校。这种多元化选择的局面,才有利于中国学子的未来发展。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状元经验谈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