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400余名学生赴境外参加各种学术、学习活动,其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研究生148余名。2009年选派赴境外参加交换留学生项目、海外实习和交流等活动的本科生百余名。
●每年有700多人次境外学者来校讲学或从事研究,千余人次教师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研究。
●长期留学生近1800人,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超过65%,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 6.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质量高
●坚持精英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勇于实践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实行宽口径培养扩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 部分专业采取按院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前期打通培养,之后学生可在招生专业所涵盖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内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如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可选择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专业。 全校一、二年级学生有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学生可在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经拟转入院系考核通过后为确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本科阶段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实施“4+x”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选择和分流培养,形成培养规格上移的多样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0”模式:指主辅修制度下的教师教育模式。希望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自主选择修读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或选择辅修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辅修——双学位项目。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者,本科毕业时,可申办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到有关行业就业。。 “4+2”模式:指本硕贯通培养的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是国际通行的建立在强大学科优势基础上的“大学+师范”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模式。本模式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剥离,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阶段,大力加强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在本科阶段的第三学年末,对志愿硕士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择优确定“4+2”培养模式人选。入选学生第四学年继续完成本科专业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同时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实现本硕衔接。第五学年开始进入教育学院进行2年教师专门化培养并最终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目前实施的单位有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4+3”模式:指提升教师教育层次的本硕衔接培养模式。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经过考核筛选,优秀学生可通过推荐免试直接攻读或考取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硕士学位。
●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促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自2001年起设置励耘实验班。2010年将继续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具有突出研究与创新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深厚人文与科学素养、良好交流与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各类优秀人才。 新生入校一学期后,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经考核,择优选拔100人左右组成励耘实验班,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学生均在本院系完成四年大学学习,在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同时,参加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专门培养计划,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培养、思维拓展训练、外语与国际交流能力强化、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优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优良条件,励耘实验班的学生: 有更多机会聆听校内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门授课; 有更多机会获得学校“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有与其他高校实验班拔尖人才交流的平台,如与北大元培班,清华实验班、人大国学班等; 有与其他专业优秀学生一同丛游学习的机会,在学科的交叉中发现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有更多自主设计发展的机会,励耘班课程均为选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选修课程; 从毕业生看,有更多的学生继续深造、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等。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辅修-双学位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本科学制4年,允许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提前一年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在校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修读跨学科专业的辅修-双学位课程。学校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汉语言文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等)开设了辅修-双学位课程。 在规定年限内,符合主修专业毕业要求,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者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辅修专业证书;修满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学分者,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双学士学位证书。如学生在毕业时未按规定修读完辅修-双学位课程且愿意继续修读的,可在毕业后两年之内继续修读未完成课程,修读合格后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双学士学位证书。
●拓展学生发展机会,加强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2002年起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供本科生申请科学研究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首批列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 积极开展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试点。允许部分成绩优秀、特长突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双向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与研究方向,提早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与训练。 为优秀本科生设立高级研修课程并开放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设立学生科研类附加学分。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2015重庆大学高考录取查询入口开通
2015年重庆大学高考录取状态查询入口开通,点击进入查询。
- 2015石河子大学招生章程
- 2015新疆大学招生章程
- 2015西安理工大学招生章程
- 2015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