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好专业怎么就成了“陷阱”

所属专题:2015高考专业选择与排名  来源:    要点:2014高考志愿填报  
编辑点评: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面对就业的你会发现,当初所填报的热门专业在招聘市场上并非如此“热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时下,高校毕业生求职季已到紧要关头。然而许多毕业生发现,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明明是热门专业,眼下却已变得 “冷清”。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8.0%受访者坦言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与当初判断不一致,40.5%受访者表示当初对所报考的专业内容及就业情况了解不充分。 46.9%受访者呼吁建立权威平台,使家长和学生能准确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基本情况。

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高考报志愿时不充分了解信息,追逐“热门”,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所谓的“热门”在就业时却遭冷遇。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我国学生在基础教育求学阶段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大学和专业知之甚少。考生和家长热衷于选择金融、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这类听上去很好的专业,加之高校迎合“社会需求”,纷纷增设这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导致这类专业报考很热,而就业很冷。

其次,学生、家长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虽然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高校公开办学信息,但总体而言,高校还没有做到充分、详细、及时公布办学信息,学生要获得全面的高校信息很难。举例来说,近年来高校招生专业变化很大,对于某些专业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很少有学校会详细介绍,于是家长只能从网上收集信息,或者向周围熟人打听,但由于信息不权威,有的甚至失真,就会导致选择失误。

再次,受教育者缺乏充分选择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高考时无法充分选择,我国实行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一名考生在高考中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规避高考录取的风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无论是平等志愿,还是传统志愿),都必须选择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在这种录取制度之下,考生很有可能被自己不感兴趣的学校、专业录取 (尤其是专业),但又不得不去,除非选择放弃来年再考。二是进校之后很难转专业,更别提转学了。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一本高校开始推行校内换专业政策,在大学一年级结束时允许30%的学生换专业,这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中国科技大学甚至实现了100%自主选择专业。我们希望更多学校能为学生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还可以在大学招生时实行不分专业的招生,在大二或者大三阶段再重选专业。

总之,赋予学生选择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规划、选择,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学生选择权增加,学校教育将树立服务学生的新理念,办好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专业。这样,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对于将其作为选择的学生来说,都是好专业。

>>点击查看2015高考专业选择与排名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2014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