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的兴趣比拼“钱途”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志愿填报  
编辑点评: 所谓间接兴趣就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着明确认识之后所产生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由于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而引起了求学的状态,既有理智色彩,与个人的指向密切连带,既有远景行,又持久的定向作用,且不会偶遇挫折便轻易悔改。

老妈想让儿子学医,孩子却不想当大夫;女儿对文博感兴趣,老爸却说就业太难。本市部分高校举行招生咨询,记者发现,在专业选择上,一些考生和家长之间出现的还是老问题——“志愿之争”。

家长“包办”志愿咨询
 
在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招生咨询现场,家长成为绝对的“主力”。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出动,孩子却不见踪影。在交大各专业的咨询台前,问得最积极的也是家长。
考大学的是孩子,“主角”不来,怎么了解心仪专业?记者询问了几个家长,有的说孩子周五刚考完第二次模拟考试,让他好好歇歇,有的说正在“备战”下周的考试,没时间过来,所以,全权委托爸妈前来。
 
至于咨询什么专业,有的考生和父母商定了几个大方向,有的则让父母“包办”。许多家长都是“对号入座”,孩子成绩好的找分数线高的专业,成绩差的找考分低的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咨询台前,人气始终很旺。一个来自徐汇区的考生家长说,孩子模拟考成绩排名较前,自然要报经济、管理等“好专业”,“报要求低的专业不就浪费了”。
 
兴趣比拼“钱途”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咨询台旁,两个家长和记者聊起与子女的“志愿之争”。“读啥专业,我儿子到现在都没有想法,真急人!让他学医,将来当个外科大夫,不是蛮好的,他说不要。当老师,他也没兴趣。”一位曹杨二中学生的母亲说,在她的眼里,医生和教师都是很好的职业。
 
另一位文科考生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实在弄不懂女儿的“怪”想法,“她说喜欢考古学、档案学之类的文博专业,对医学、法学、新闻学、经济学之类的热门专业都没兴趣。她还讲:跟钱沾边的专业都不想去,你说将来就业怎么办?”这位父亲不免担心。
 
据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就业“前景”,是引发家庭“志愿之争”的主要导火线。在咨询现场,记者还遇到了有趣的一家,因为意见不一致,父母和儿子分头行动。父母咨询的是他们青睐的专业,儿子咨询的是自己看中的专业,晚上回去后再开“家庭辩论会”。
 
明白自己的志向
 
“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先理清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弄清楚将来想干什么。”上海交大招办常务副主任陶正苏指出,“比如,自己到底是喜欢理工科还是理科?然后选择相应的高校、专业。自己是否真正热爱经济或热爱医学?如果强迫一个缺乏爱心的人从医,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让人吃惊的是,此前在交大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就有近八成考生“一窝蜂”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
 
据介绍,交大每年有个别同学因为成绩不好退学,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记者从另一所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获悉,专业与兴趣不符,也会为就业埋下隐患,毕竟,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并不快乐。因而,专家建议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前,应当给自己做个人生规划。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