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各高校年底前公布选考科目要求

所属专题: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    要点:上海高考改革  
编辑点评: 面对高考改革,高校关于科目选择要求也需作调整。专家认为,学生选科应尽早对自己有综合判断,正反向选择结合锁定选科,文理搭配选科,让考生面对的机会显然更多,对自身知识结构搭建和对未来学习的储备都有利。

新高考方案落地,这几天引发社会各方广泛关注。高校将提出怎样的选考科目要求?新的自主招生怎么招?春季高考大变革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机遇?这些话题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

从沪上各高校获悉,关于科目选择要求目前正组织有关专家研讨,一旦确定将于今年年内尽快向社会公布。下文采访教育专家和沪上高校、高中相关负责人,详解新方案下“高校招生这些事”。

学生选科

应尽早对自己有综合判断

新方案显示,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从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选科打破了传统文理科界限,可在六门课中通选。从“3选1”的三种可能到“6选3”产生的20种组合,选择多了,空间大了,但无疑对学生和学校提出更高要求。

原来选“加一”科目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上海各类科技竞赛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参加生物项目,但在高考中加试生物的人却寥寥无几。在生物科目可报考专业限制这道坎前,学生的选择和兴趣脱钩。

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分析,新方案下,高校提出的选科要求学生只需对上一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留下了按个性兴趣特长选择的空间。不过,由于高校按学科大类提出报考条件,这对学生也提出新的要求,应该尽早对自己有个综合判断,既考虑自己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未来大学可能的发展方向。“学生可能还比较懵懂,这就对学校的指导提出较高要求。”唐盛昌表示。

正反向选择结合锁定选科

有高中校长这样评价新方案的选科,“20种可能,总有一款适合你。”但学生如何选出那款适合的?学校如何教会学生做出选择?成为摆在双方面前的思考题。今年年内,各高校将陆续出台科目要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多位高中校长表示,选科的时间在高三或高二进行,但是计划要更早做。从沪上一些高中获悉,对于学生的发展导航和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即将启动。东昌中学就设计了学生发展导航系统,学生的学业、社会实践表现的数据将形成图谱,用数据来说话。

校长们也分享了几则选科实用建议。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表示,学生可以尝试“正向选择”和“反向选择”结合的方法,最终锁定考试科目。所谓“正向选择”,即根据自己报考志向或者突出的特长兴趣,确定一至两门肯定报考的科目。所谓“反向选择”,即淘汰一至两门自己不太擅长或没有兴趣的科目。对于摇摆不定的科目,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评估比较,也可以和任课老师多做交流,逐步锁定三门等级性考试科目。

建议文理搭配选科

近年来,大类招生成为不少高校的招生趋势,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进行专业分流。有招生负责人认为,今后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要求时,或依然延续按学科大类提要求的模式,除一些特殊要求专业之外,不会分得过细,对考生选科造成困扰。

至于学生如何科学选择加试科目组合,有高校招生负责人建议可以文理搭配选,比如,擅长理科的考生可以根据兴趣和所长选择“二理一文”,擅长文科的考生则选“二文一理”。虽然目前各高校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文理搭配选择的考生面对的机会显然更多,对自身知识结构搭建和对未来学习的储备都有利。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表示,选择三门科目进行等级性考试,其实也是为大学选专业做了铺垫。俞立中指出,其实选科的过程就是将对专业的重视度往前推,让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慢慢发现兴趣所在,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大学专业对接。

提前加码得不偿失

由于新方案下,在高一并未设置等级性考试,因此沪上大多数高中并未对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做很大调整。不过,仍有部分家长已暗暗考虑,是否应该让孩子从高一开始就尽早加码备战三门等级性考试。一些培训机构也闻风而动,想让学生早早走进加试科目补习班。在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看来,在学生还未发现自己的喜好和潜能的时候,就盲目加码备战,这样的做法往往得不偿失。而且权重为70分的等级性考试,采取过度应试措施,又走回了分分计较的老路。

“其实新方案下未必是学霸获益最多,普通学生不用过分担忧。”卢起升分析,比如,以前物理科目的“学霸”往往可以在这门课上甩开普通学生三四十分,但等级性考试的差距就不会拉开这么大。当然,对于“学霸”而言,他的研究性学习、学科竞赛等特长信息还是能够体现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

谢应平表示,学生同样不用把各科“随教随考随清”看作一种负担,其实,这样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遗忘曲线规律,“学完后马上就考掉,不用一轮轮地回忆旧知识,反复训练到统一高考。”在他看来,学生更应在这种模式之下,养成扎扎实实的学习习惯。“学习需要平时日积月累,不是说把负担前移到高一,而应该在高中养成学一样像一样的习惯。”

自主招生

或将禁止再笔试回归自招本意

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以后进行。相关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并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俞立中表示,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不是鼓励高校用另外一种考试再去选拔学生,而是希望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能在高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方面的特长,选拔适合的学生。学生不用一边准备高考,一边准备自主招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高校在高考开始前就去各个高中掐尖。对于高校而言,自主招生将回归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生的道路。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陈宇飞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究竟是高考一结束各校就安排自主招生,还是等待成绩出来后再进行,目前尚且不明朗。“如果是后者,学生可以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更为精准地定位自己,有选择性地参加自主招生,而不是过去在高考之前,因为不舍得放弃机会而出现拼命赶场的情况。”陈宇飞说,鉴于高考之后录取环节本身就比较紧凑,自主招生安排在哪个时间节点,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不少高三学生颇为关注,明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笔试是否会取消。一些高校招办表示,目前尚未听到教育部确切的说法,对于自主招生的改革方案,教育部还会再有细则公布。但多数招办负责人倾向于认为,今后或将明确禁止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笔试,变为在高考后通过面试或技能测试,结合审核学生提交材料等途径进行。即使仍给高校笔试测试的机会,也会对考试门数和内容加以严格限制,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

唐盛昌分析,从现状来看,各高校自主招生提前锁定的学生中,大概八成左右本就可以通过高考途径进入。而今后参加新方案下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或将包括几类:一是学校录取分数没到,但可能是怪才、偏才的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二是到了学校录取线,但没到心仪专业录取线的学生,需要通过自招进入该专业。“这和现在的自主招生将有所不同,现在是研究学校层面是否录取,将来会更关注学生在哪个专业、方向发展。”

专家表示,从国际上来看,名校的自主招生均放在他们的“高考”(如SAT、A-level等)后进行,好处在于去参加各学校面试笔试的人大大减少,维持高中三年的教学秩序,高校也可以选拔到适合的人才,除了全面优秀的学生,也为真正有特殊才能的人开辟通道。

春季高考

高校将拿出特色专业投放

与火爆的秋季高考形成鲜明反差的春考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新方案显示,2015年起,本市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将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春季考试招生范围也将由历届生扩大到高中应届毕业生。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曹伟元说,这对市属高校来说也是一次新尝试。“可以有面试,有技能测试,今后的春考就有点类似部属院校自主招生。”曹伟元表示,预计春考招生名额会占到投放上海招生计划数的10%左右,明年的春考计划有望在今年10月公布。改革后的春考,既打破一考定终身,也为市属高校选拔出更适合自己的人才创造机会。

陈宇飞也表示,上师大将在原先的基础上,拿出有特色的专业放入春考。明年春考的考生来源和以往相比充沛许多。近期学校将会拿出具体的招生方案。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上海高考改革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