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怎样炼成的 解密高校神童新生成长

 来源:    要点:高校神童成长  
编辑点评: 随着新一届的高校新生入学,不少“神童”吸引了大众的眼光,他们的成长经历也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年,进入各大高校的新生中,一批13岁的“神童”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他们的成长经历也自然成为人们好奇和探究的对象。

不过,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被人称作“神童”。而梳理这些“神童”的成长经历也能发现,尽管都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某个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有着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好品质:从小就独立生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极强的自律性,做任何事情都注重持之以恒。

独立激发潜能

与外界想象的“死读书”不同,这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差,在思想上,也从小就有着比同龄人更强的独立性。

他们的专业往往都是自己选择的,并非听从家长的安排。今年进入中国海洋大学的田士政就是因为从小就对海洋的奥秘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海洋科学专业。他参加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考官也评价说,这个孩子对海洋科学的常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报到之后填写的一份表格中,他在“兴趣特长”一栏填上了“思辨”。

刚刚进入东南大学的13岁女孩宋文清,也是从高一就将东南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她还自己“网罗”了很多关于东南大学各个专业的材料,最后把目标聚焦到生物医学工程、医疗仪器科学之类的方向,因为“希望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的生活”。

宋文清从小就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6岁会做饭、8岁会洗衣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她说:“小时候,看妈妈洗衣服,我就去玩泡泡,后来玩着玩着,就会洗了。”至于烧菜,炒芹菜、炒鸡蛋、炒土豆丝都不在话下。暑假里,她会在家帮妈妈做饭、拖地、抹桌子。业余时间,宋文清喜欢弹古筝,问起她有没有考级,她说:“我弹筝不为考级,就是一种休闲。”

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阎霄汉从小到大的决定都是由自己做的,包括成为“神童”。父母原本只想让他按部就班地读书,然而在10岁那年,还在上小学的阎霄汉听同学说八中少儿班在招生,题目出得特别有意思。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后,妈妈并不同意他报名,于是,他向姥姥借了150元钱,瞒着父母,让姥姥带着他去报了名、考了试,直到通过了复试,瞒不住了才告诉妈妈。

最新2024高校神童成长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