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的冷思考:名校情结背后隐藏就业焦虑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校就业率  
编辑点评: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高榜提名,考上名校,以便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如今大学文凭含金量下降。

山东10个考生中差不多有9个能上大学 ,“独木桥”称号已不相符。可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中国家庭仍然把高考当成头等大事。考生不安、家长焦虑、全社会都跟着紧张,高考三天,考生们成为各界的重点保护对象。人们不禁要问:越来越容易上大学的高考,为何就不能用平常心对待?

一名准留学生的挫败感

就在孩子们咿呀学语的时候,应试教育阴影已经笼罩在他们头上 ,学生们要报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和特长班,以至于幼儿园孩子们都要学小学知识,这一切源头都是号称“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青岛58中考生宁斯祺参加了今年高考,与普通考生不同,宁斯祺前期凭借ACT考试中国区状元身份,拿到八份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且已经确定要去莱斯大学读书,参加高考完全是为了不留下遗憾。本来心态很放松的宁斯祺,到了高考考场上也不禁紧张起来,而考完理科数学以后,宁斯祺心中便有一种挫败感,大面积考题都做不出来,而一些考生更是直接考哭了。

“我一位同学语文考试刚开始时手抖得都写不下字,数学做不出题 ,胳膊都快抓破了。当时考完数学,第二天去考理科综合时,我对送考的爸爸说‘你就知足吧,幸好我已经被国外大学录取,要不数学考这么差,我现在肯定躲在车里面哭,直接不考了’,爸爸还批评我说现在学生抗压能力差。”宁斯祺说,在分分计较的高考制度中,一科考不好可能就会全局皆败,考生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相比之下,宁斯祺感觉自己很幸运。

宁斯祺感慨地表示,并不是学生们心理素质差,而是从小就被灌输“学习是为了高考考大学”、“高考是人生大考”这些理念 ,“我高考成绩公布以后,我也不会报考国内大学,也不用受高考报志愿的煎熬了,我8月份就将去美国读书。”

考场外家长比学生还紧张

学生怕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们也怕学生考不好,自高考恢复以来,30多年的应试压力从一代孩子和家长传给又一代孩子和家长,在这个传导的过程中压力也在不断膨胀和转化,使得越到后来的学生和家长越恐慌。

现在这些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家长们,心里总有一种割舍不掉的高考情结,总是盼望着孩子能替自己圆大学梦。在今年高考考场外,虽然父母们嘴上说着“放轻松”、“肯定没问题”等鼓励打气的话,但眉宇间却不自觉流露出无法掩饰的担忧,而众多考生还能相互说笑,显得从容自信,不用上考场的家长们反而比考生更紧张。

“我为了孩子高考在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整个高三都是在学校周围租房子陪孩子,一年里小心翼翼的,除了学习帮不了孩子,只要能帮上忙的都是我干,我晚上连电视都不看,也是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光买辅导书、上培训班就花了上万元。”家长罗女士陪考经历很是辛苦,高考期间,女儿睡得着吃得香,可罗女士却失眠,女儿考完数学说考得不好,罗女士甚至激动得有些头晕。

市招考办一位负责人表示,不少孩子出现恐慌情绪原因都在于父母们紧张,“这些家长们所经历的高考,的确对人生和前途有很重大影响,导致这些家长认为上大学才是孩子光明前途的保障,如果考不上人生就会失去方向,但实际上,现在高考已经不是昔日独木桥 ,而且高考失利也不代表无路可走。”这位负责人建议,家长们不要有盲目攀比的想法,非要孩子上不符合自身实力的高校,也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应该尊重孩子选择。

名校情结背后是就业焦虑

考生和家长焦虑主要有以下方面:担心成绩考不好,是否复读来年再战,是否听天由命随遇而安,而这些焦虑的大背景是,当“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的高考局面终于出现时,学生和家长的追求必然从“上大学”向“上好大学”转变,考生和家长们已经不满足上大学,而是要上名校。

72.5% 、74.27% 、79.72% 、87% 、88.7%,这是从2008年到2012年,山东一路走高的高考录取率。在去年夏季高考中,山东本科录取率达49.5% ,意味着今年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近一半圆了本科梦。虽然今年山东高考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11305人,业内人士预测今年高考录取率不会低于85%。

但还有一组数据则更说明问题,2012年本科一批普通文理实际录取人数为52045人,一本录取率仅为10%,100个考生当中只有10人左右能上一本,山东万名考生中仅有约5人能上北大清华,山东考生上北大清华的难度比北京考生难18倍,比上海考生难7倍多。

今年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所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及中国石油大学这三所位于山东的知名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山东省内招生计划,北京大学在山东文科减招1人、理科减招2人,清华大学在山东文科减少1人,在考生人数增长情况下,山东考生上这些名校难度有增无减。

“如今大学已经不再象征着稳定前途,一般大学文凭含金量下降,大学毕业即失业,而名校则不然,占据更多社会资源的名校毕业生还是就业市场宠儿,这才让名校越来越挤。”青岛1中副校长邢桂范说。

多方位改革才能“医治”

今年高考中,河南漯河部分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祭拜“文曲星”、尖子考生被老师建议吃避孕药推迟生理期,这些高考怪现象层出不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焦虑是考试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人才评价标准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考目前还是采取‘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模式,一次考试成绩的高低,就关系到考生能进入哪所学校。”熊丙奇认为,现在考生和家长现在都关注优质的一本高校资源,而一本院校全国评价录取率只有10%,使得高考焦虑比扩招前的1998年还激烈,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没考上一本等于没上大学 ,主动放弃一般本科和专科。

“高考改革应给学生充分的考试选择权和教育选择权,还要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推进高校平等竞争,普通教育要高于职业教育、公办高等教育要高于民办教育,全日制高等教育要高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这种教育的‘门户之见’,是违背高等教育大众化精神的。”熊丙奇建议,要消除高考焦虑,就应当大力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或许到那时,全社会面对高考才能有一颗平常心。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校就业率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