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以死拷问家庭教育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最新资讯  
编辑点评: 家长的关心对于高考考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长漠不关心,考生觉得不受重视,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这样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家长过分关心,会给考生造成更大的压力,不利于考生轻松面对考试。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怎么了?一名高考考生即以死来拷问了家庭教育。

这是一条悲情色彩浓厚的新闻:江苏滨海县一高三女生小红(化名),在学校宿舍跳楼身亡了,自杀前留下遗书,表示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温暖而厌世,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还让家长在她死后不要为难班主任老师。
当小红纵身一跃,完成这惊险一跳时,父母的伤心欲绝、学校的期盼希冀、众人的扼腕叹息,只成了一种虚无缥缈可能忘却的记忆,小红永远也不可能知晓了。
面对此情此景,悲伤的内心常难自抑,究竟是家长对孩子的太过于娇惯,还是孩子自身的脆弱难当,亦或是学校心理教育的忽视匮乏,才导致鲜活亮丽的生命如此决绝地为自己画上人生句号呢?或许,各种原因都有,正如我们平时所言“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但即便如此,沉重的内心依然无法获得哪怕片刻的轻松。
前段时间,曾有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提出一个“仇亲期”的概念。大致意思是说当孩子十三四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让他往南,他偏往北。这样的时间往往持续2~3年,其间常常不想回家,不想与父母说话,将自己独立于自我天地中,父母很难亲近,以至于形成了父母子女行同陌路的现象。我不知道这样的“危险期”在此前,是否存在于已是高三学生的小红身上,按说,即便有也早该过去了,但我们却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其遗书上“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字眼,闻到了其自杀前夕内心无比孤独寂寞的气息。
所以,对小红的死即便有千般原因、万条理由,家庭的教育都脱掉不了干系,其父母的失职首当其冲。而现实中,更多的父母正在以“爱”的名义,铸就着孩子的自闭冷漠心理。扪心自问,对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提出的“仇亲期”,有多少父母付诸行动进行心理干预了呢?父母把培养孩子的内心独立作为一项工程来进行过吗?是否只顾给予孩子物质满足,让他们形成了“公主”或“皇帝”式的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是否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导致了其“反抗”、腻烦心理的产生?
假如天下的父母们都能静下心来仔细揣摩思量这些问题,并愿意付诸行动的话,比如:积极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最快地度过“仇亲期”;树立成人意识,培养孩子内心独立,帮助孩子真正长大;除物质给予外,更注重情感交流与精神滋养,培养其感恩心理;降低期望值,让孩子内心轻松快乐地学习,等等。我相信,类似的悲剧一定会减少。
尤其,在万众瞩目的高考前夕,普天下的高三学生家长,更应让孩子生活在温暖、安宁、舒畅的心理世界里,而这,远比外在的物质丰盈更可贵。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最新资讯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