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教学设计(2)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咏怀古迹教学设计  
编辑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为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每首诗,都从一个角度去解读。譬如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提出解读一首诗的途径:吟诵、意象、典故、炼字、知人论世、古人评论、比较阅读(与杜甫自己诗歌的纵向比较,与其他诗人的横向比较)。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读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语

由怀古咏史诗导入

二、自读《咏怀古迹》(其三),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自己的不解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理解诗歌内容中寻求答案

三、解读诗歌:《咏怀古迹》(其三)

1、这首诗题目是《咏怀古迹》,首联(起句)是否扣题来写了呢?

开头写“群山万壑赴荆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2、接下来由明妃村引出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描写

颔联写了王昭君的怎样的命运?颈联揭示了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通过关键词语、意象来分析、体会

3、尾联如何理解?

提示:调整语序——琵琶千载作胡语,曲中分明论怨恨(琵琶之声传千古,曲中分明在诉说着怨恨之情)

这两句重点在说昭君的怨恨

4、讨论:昭君在汉宫只是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她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如果说昭君的遭遇是个悲剧,那么这个悲剧到底是由谁一手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5、本诗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那么作者为何要写王昭君的“怨恨”呢?

提示:借古抒怀:

两人之间的命运相似处

对王昭君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也以昭君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怅惘——主题

6、你们最初阅读时的疑问得到答案了吗?还有哪里不清楚的吗?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答疑

四、小结:

杜甫这首诗由眼前景引出明妃村,进而引出王昭君,运用对比手法来写昭君的悲惨命运,又借古抒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五、总结:理解怀古咏史诗的一种方法:

1、写作思路:眼前景(事)→昔日事(景)→心中情(抒怀∕讽今)

2、方法:对比——历史人物自身、历史人物与自己、今昔对比

六、拓展练习

《导学案》第13页“达标检测题”解读杜甫的《蜀相》

 

 

附:板书设计


景:群山万壑→烘托王昭君绝代佳人

事:王昭君的悲惨人生画图省识

 对比去与留 远离汉宫

 生与死 身死异国

环佩空归

情:昭君怨恨→皇帝不识美人面

 诗人同情昭君→自身遭际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借古抒怀

最新2024咏怀古迹教学设计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