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材理解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拿来主义  
编辑点评: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一、《拿来主义》在教材中的地位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整套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中,论述类文本只有两个单元(文言文除外),这是第一个单元,主要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和杂文。《拿来主义》被放在本单元之首,开启了高中阶段对论述类文本的学习,可见其重要的教学地位。当然,论述类文本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已有所学习,了解了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以及论述的基本模式。因此,在对这篇衔接初高中论述类文本的重要篇目的设计,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又要让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论述类文本的解读能力。

二、课标、考纲对论述类文本的学习及考查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这类文章,应在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要部分,“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还应“探究”文章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意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总分的12%)。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拿来主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既尊重语文课程的规律,体现语文课的文学文化特质,又能结合考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2、理解文中特定语境中词、句的含义;3、体味文章形象含蓄、辛辣讽刺的语言;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论证方法;5、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观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这篇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加之鲁迅杂文的语言的晦涩,学生在文本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文中特定语境中词、句的含义。

四、《拿来主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一)梳理文本,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根据关键句,理清行文思路。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然后,分析关键词的作用:从第7段的“所以”一词,可见前文阐述了为什么要“拿来”。从第10段的“总之”一词,可见这是一个结论性的段落。因此,文章的行文思路就清晰了,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为什么要“拿来”;第二部分(8—9段)怎样“拿来”;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2、教会学生通过看标题,关注开头、结尾文段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主要观点:要实行拿来主义。

(二)理解文中特定语境中词、句的含义。

《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探究”文章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意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因此在此部分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先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通过与同学讨论,弄清其意,讨论未果的由老师引导理解。通过对文中一些难句的质疑——讨论——明确,几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文中特定语境中词、句的含义的能力,并体味鲁迅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五、在文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语言概括以及正确理解文意的能力。

(1)让学生仔细阅读1—6段,看看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写了哪些“主义”,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这些“主义”的特点。

(2)在全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什么是“拿来主义”。

通过以上的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语言概括以及正确理解文意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转变

通过对文中应用了比喻论证的句子本体的还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转变,并学习能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比喻论证方法。

最新2024拿来主义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