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声声慢》教学札记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声声慢  
编辑点评: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新教材中把《声声慢》和《一剪梅》换了位置,《声声慢》被放到了课文里,《一剪梅》成了课外自学背诵篇目。这么一调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声声慢》要比《一剪梅》更能体现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风格。

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凄凄惨惨戚戚”足见其心情之悲怆,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下文作者所选取的意象,无论是“晚来风急”,还是“天空的过雁”,以及“满地黄花”,“梧桐细雨”,无一不是感伤的载体,以至于词人不得不悲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理解的关键是揭示作者的“愁”,尽是简单按教参上说,“一定要仔细品味女词人的深深的悼亡之情”。这么讲倒是可以,可是总觉得这么解释作者的“愁”太单薄了,就像是把《锦瑟》这首诗解释为李商隐悼念亡妻的诗一样。

作者晚年可以说诸多不幸于一身,国破家亡,孤独漂泊,失去丈夫,没有子嗣,多么的孤独冷落。怎样的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些,是理解这首词的关键。

以前也没有细讲过这首词,现在手头的教参又言之不详,下节课就要讲这首词,怎么办?如果参照注释和教参也能讲,可总觉得这么处理太对不住千年前的这位女文学家。这时候,突然有一句话闪现在脑子里“乱世中的美神”。我突然想起,以前做过的一篇阅读理解,就是说李清照的。这篇文章能不能帮助我呢?

马上在电脑上输入“乱世中的美神”,几个字,果然这篇文章出来了。不过要比我以前读过的要长许多,差不多有一万字。怎么办?已经来不及仔细阅读了。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节课就只读这篇文章,简单的把字体设置了一下,我就带着它上课了。

我跟学生说,《声声慢》这首词,写得太好了,理解这首词关键是理解作者的“愁”,希望老师下面读的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文章很长,有一万字左右。学生哗然。

当我在投影上打出文章时,“乱世中的美神”这几个大字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

文章第一段说:“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到这里,我不禁一阵窃喜,难道这篇“乱世中的美神”就是对《声声慢》做出的长篇注解?

接下来的内容,看得出学生很感兴趣。作者梁衡接下来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李清照的家庭出身,少年时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再后来作者写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甜蜜的爱情。

“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作者写李清照与丈夫之间的命题比赛,“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在下面引用的词,恰好是学生学过的《醉花阴·重阳》,伴随这首词还有个流传极广的故事: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被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

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

上帝是何等的公平,他给予人们的总是一样的多。也许前半生李清照太幸福了,上帝都眼红了。

“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金人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也跟着赵宋王朝匆匆难逃。先是丈夫赵明诚在建康知府任上临阵脱逃,再后来丈夫病死。

“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作者在后来用大篇幅书写李清照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李清照本来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也落得个“晚节不保”的坏名声。怎叫她不犯愁。

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在这期间,她视若生命的书卷文物都丢失了。更让词人心寒的是君已不君,国已不国。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闺中好友的小孩对她说:“才藻非女子事也。”这一声击碎了李清照的梦。

作者说:“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读到这里时,正好下课铃响。尽管后面还有很长一段,但我没有什么遗憾,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果然是解读《声声慢》最好篇章。

有了这篇文章,再多的解说,都是多余。感谢梁衡,感谢《乱世中的美神》。

“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最新2024声声慢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