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8)

所属专题: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来源:    要点:历史会考复习  
编辑点评: 历史会考是高中的毕业考试,分为考试科和考查科,考试科分A,B,C,D四档,C及其以上为及格的,会考全部通过可以领高中毕业证书并参加高考,否则高中肄业,无资格参加高考。会考的试题一般不是很难,通过率当然也很高,但也需要一定的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第二分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标志:学会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意义:

1)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姜寨遗址的特征: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部落,呈现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中国早期农业特征: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

早起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口耳相传。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夏王朝的基本特征: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是“小康之世”,即“天下为家”的社会;

3)“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国家的基本特征:

1)设官分职;

2)一定数量的军队;

3)设置监狱;

4)制定刑法。

二里头社会的分化:二里头遗址中的宫殿式建筑表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饲养猪、狗、鸡、羊等,已进入青铜时代,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

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国家、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点击查看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历史会考复习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