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来源:    要点: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编辑点评: 本文是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的整理,本文章是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专题复习,在文中为大家罗列了考试重点难点,易错点及有详细解析的习题练习。欢迎大家参阅~

【温馨提示】

明清徽商、晋商经营方式比较表

名称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茶叶、木 材、粮食等,插 手生产领域
 
进行典当等金 融活动,走出国 门
 
晋商
 
经营盐业致富
 
贩卖丝绸、铁 器、茶叶、棉 花等
 
兴办票号,走出 国门
 

【归纳总结】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二、列表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不同点

时代

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目的

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发展封建经济

阻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体制,巩固封建经济

 

原因

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封建经济

首先是由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抵御西方侵略

 

内容

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压制商人的地位和势力

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同点

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始采取的政策,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采取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都阻碍了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史料链接:

材料一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学习探究:

材料一表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二表明“闭关锁国”政策给人民带来痛苦,造成社会不安;材料三表明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源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总之,封建社会末期实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

【温馨提示】

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的侧重点是严格禁止民间对外往来,而政府则有条件地进行对外贸易。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解析] 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故选B项。

[答案] B

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据《史记》记载,汉孝惠帝与高后执政时期曾强行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为吏”这实际上是( )

A.规范官吏的选拔制度 B.对宦官权力加以限制

C.抑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D.保证商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 《史记》中记载的“市井”就是商人,他们的子孙不能为官吏,反映了当时歧视商人的政策,而这不是“官员的选拔”“宦官的限制”和“保证商业活动”的意思,因此A、B、D三项应该排除。

[答案] C

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元史·食货志》记载:“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下列对此记载的解析,正确的是( )

A.唐之飞钱是最早的纸币

B.唐、宋、金、元都发行过纸币

C.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对元朝发行纸币有促进作用

D.唐、宋、金发行了新的金属货币——钞

[解析] “钞”即纸币,它始于唐飞钱等,说明唐飞钱等对元朝发行纸币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诗能入史、证史。有不同的研究者在论文中都引用了《卖炭翁》中“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诗句。下列各项分别是他们研究论文的主题,请据此判断其中使用不当的最有可能是( )

A.封建时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B.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艰难

C.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

D.唐代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解析] 材料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宫廷对百姓的剥削状况,下层老百姓受到欺压,而不是体现商人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答案] D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据《唐会要》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能表明( )

A.唐代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

B.唐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

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

D.唐代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可知政府对坊市管理严格。答案是D项。

[答案] D

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解析] 从材料中“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排除D项。材料中“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了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据此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 C

7.(基础再现)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经营农业的人口减少,经营商业的人增多,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 D

最新2024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