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
考情分析 |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 |
从考查力度上看,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中涉及本单元的内容特别多,2010年有13道选择 题,2道非选择题;2011年有6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2012年有11 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 从考查内容上看,注重对分封制和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知识点的考查。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很少单独命题,一般是联系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综合命题,或者联系本地文明发展情况并结合其他考点进行综合考查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线索特征
|
通史线索 |
历史特征 |
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
(1)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 (2)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王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 (3)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 |
政治制度呈现家国一体,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等级森严,分封制与血缘关系所维持的宗法制紧密结合;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 |
秦汉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1840年前) |
(1)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2)两汉时期继承和发展; (3)魏晋隋唐时期完善巩固; (4)宋元时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 (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皇权至上,凸现人治和专制色彩;中央 |
第一单元 第1讲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商周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1)王权由来: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
(2)王权承袭:①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3)王权特点:具有神秘色彩,王的行为被视为天的意志;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
(4)王权运作:中央设相、卿士管理政务;地方封侯、伯,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A.对象:王族、②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B.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C.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③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建立④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动摇和瓦解:A.原因: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B.表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东周时期出现了争霸兼并的混乱局面。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⑤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⑥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⑦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易错扫描】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分封制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与郡县制、行省制同属于地方制度。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概念辨析】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和古代“封邦建国”中的“封建”: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
方法技巧:用图示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
2.形成
(1)中央政治制度:A.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B.中央官制:以⑧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⑨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还有诸卿。
(2)地方政治制度:实行⑩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 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易错扫描】
(1)秦朝灭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正如柳宗元所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2)郡县制只是秦朝时在全国全面推行,而郡和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推敲细节】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专制是从决策方式上来说的,它和民主相对。中央集权是从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上来说的,它和地方割据相对。专制主义随着历史的进步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
当今世界,不论是美国式的联邦制还是中国式的省制,都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基础达标
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地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 A
2.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 )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解析] 楹联即对联,对世人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题干中楹联之意在劝导家庭和睦,尤其是婆媳关系的和谐,A、B、C三项均涉及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关系,且无启迪世人的作用,故选择D项。
[答案] D
3.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 ( )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 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 相关下载:
-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68KB) »去下载
-
2017海南高考历史试卷
最新2017海南高考历史试卷来啦!本文为大家汇总最新2017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帮助大家第一时间获得今年最新高考试题内容。还等什么,赶快收藏吧!
- 2017海南高考历史试卷答案
-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答案
- 2017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丨分析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