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新课标① 试卷分析【选择】
沪江-千千老师
T7 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氧化性判断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考查版块:元素及其化合物
考查难度:基础
试题解析:该题考查点落在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题型比较新颖,解题的关键在于题目信息的获取,“性最烈”我们可以初步根据氧化性强弱得出应该是硝酸,再结合“能蚀五金” “五金八石皆能穿第”等信息进一步帮助我们确认答案是B硝酸
试题点评:该题的考查难度不高,只要具备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容易大部分的金属,就可以得出答案,但是题目的立意很值得鼓励,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延伸:五金:指金、银、铜、铁、锡:
八石:指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黄、戎盐、硝石、雌黄等八种矿物。
三黄:指雄黄,雌黄,硫黄
备考指导:多多关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高中化学每一种常见化学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T8 化学计量—阿伏伽德罗常数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的数目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考查版块:化学计量—阿伏伽德罗常数
考查难度:中等
试题解析:A选项考查的是同位素微粒的陷阱,H原子和D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只是中子数不同,所以H2O和D2O都是10电子分子,但是因为中子的不同导致质量数和摩尔质量的不同,所以在等质量的情况下,物质的量不用,所以质子数不同
B选项考查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亚硫酸的酸性经过计算可以知道是1mlo,但是结合亚硫酸属于二元弱酸,所以电离程度微弱,氢离子的数目远远小于2NA
C选项考查的是过氧化钠和水在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也做还原剂,且在反应前氧元素为-1价,所以转移电子数为0.1NA
D主要考查的还是一个隐含条件的挖掘问题,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会完全转化为2molNO2,但是隐含条件是NO2和N2O4之间存在可逆转化,因此分子数小于2NA
故答案选C
试题点评:该题是属于时隔两年,继2012年后再次考察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题目本身的难度不是很大,考点都是落在了平常经常考查的常规陷阱,关注于隐含条件的挖掘。譬如H、D、T中微粒(质子、中子、电子)的数目、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弱电解质离子的水解的存在、过氧化钠和CO2或水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判断、NO2与N2O4之间存在的可逆反应,只要学生平时能多注意该板块的学习和总结,应该就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一块我们专题课里面在化学计量的前两节课也很详细的罗列和分析了相关知识
备考建议:还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总结和归纳常见的阿福伽罗常数甚至是化学计量常见的模型和陷阱,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T9 化学原理-元素守恒思想
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3 C.3:2 D.2:1
考查版块:化学原理-元素守恒思想
考查难度:中等
试题解析:HCHO的分子式为CH2O,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通过对乌洛托品的结构式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乌洛托品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4个N原子和12个H原子,其中氢原子全部与碳原子相连,说明NH3中的H原子全部脱去,且N原子全部来自于NH3,而C原子全部来自于HCHO分子,另外4个NH3有12个H原子,利用元素守恒,可知需要6个O原子,也就是6个HCHO分子,所以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6:4=3:2
参考答案:C
试题点评:该题貌似有机化学,其实重点还是对化学思想中的元素守恒思想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对乌洛托品结构式的解读,抓住元素守恒的关键思想,题目引刃而解知识知识延伸:6HCHO+4NH3→(CH2)6N4+6H2O
备考建议: 元素守恒这一块的思想不管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配平还是化学计算中的地位还是非常的高,高中化学的八大思想我们还是要非常熟练,这一块我们在专题课中也都有总结,各位同学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T10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产生,溶液呈血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溶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D |
将0.1mol/L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 |
先有白色的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小 |
考查版块: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考查难度:中等
试题解析:A、稀硝酸与过量Fe充分反应,生成的是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不会生成硝酸铁,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会变成红色,现象错误;
B、Cu在和Fe2(SO)3反应的本质是在和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Fe2+,均为溶液,无黑色出现,故现象错误;
C、铝在空气中加热时会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铝,而作为熔点很高的氧化铝会将内部熔化的铝包裹,因此不会低落,故C选项错误
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是符合沉淀溶解平衡: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因为D正确
参考答案:D
试题点评:该题的考点还是落在常规题型操作-现象-结论的逻辑关系,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操作是否正确,现象描述是否是正确,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其次就是操作、现象和结论之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
备考建议:操作-现象-结论这一块的考法非常常规,也是出题人一直比较青睐的题型,可以囊括很多的信息和元素知识考查,这种题型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学习,这次主要涉及沉淀溶解平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三价铁盐的氧化性、氧化铝的高熔点四个基础知识
T11 基本概念和原理-电化学
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考查版块:基本概念和原理-电化学
考查难度:中等
试题解析:A根据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二氧化碳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最高正价,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在负极生成,错误;
B、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反应速率比化学反应速率钾快,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的发生,正确;
C、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正确
D、该原电池属于燃料电池,原电池的反应实质其实就是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6CO2+6H2O,故D选项正确
参考答案:A
试题点评:该题是在新背景下的原电池知识的考查,换汤不换药,所以这种题目看似很那,实则简单,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关注一下小木虫这类的化学专业的科普网站,拓展视野
备考建议:原电池和电解质的知识,以及依次为依托展开的燃料电池、电解装置等都是我们历年高考必考点,2016年高考我们的电化学重心一定不能放松,尤其是电解池
T12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表
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A>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考查版块: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表
考查难度:中等
试题解析:W的L层无电子,则W是H元素;X的L层有5个电子,则X是N元素,Y与Z的L层都是8个电子,则两者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可知Y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Z的原子序数大于Y,所以Y是P,Z是Cl元素。
A氢气和氮气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沸点高,沸点X>W,错误;
B、H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弱,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Z,正确
C、未指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情况下,是不可以作为判断酸性强弱的依据,错误
D、N与P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离子化合物中,譬如磷酸铵,错误
参考答案:B
试题点评:题型常规,没有太多亮点,但是需要考察的点全部设计,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比较、阳离子的氧化性或阴离子的还原性的递变规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化合物类型!
备考建议:作为常规考点,化学结构性质思想体现的考查,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还是非常好的一种体现,所以历年高考化学依旧会在周期表和周期律这一板块花心思,需在2016年高考备考重点关注
T12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电解质溶液
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考查版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电解质溶液
考查难度:较难
试题解析: A选项,根据图像可知,0.1mol/LMOH溶液的pH=13,说明MOH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而ROH溶液的pH<13,说明ROH是弱电解质,所以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正确
B选项、ROH为弱碱,溶液越稀越易电离,所以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正确;
C选项两溶液无限西市辖区,则都相当于纯水,所以它们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正确
D选项,当=0时,MOH溶液的pH=11,ROH溶液的pH=10,MOH溶液汇总不存在电离平衡,而R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电离正向移动,则c(R+)浓度增大,而升高温度,对c(M+)无影响,所以比值减小,错误
参考答案:D
试题点评:
备考建议:作为常规考点,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主题和一个原理的考查,电解质溶液这一块历年新课标属于必考点,且选择必出一题,今年电解质溶液依旧考察了一道题,落点在选择最后一道,考察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影响因素、溶液的稀释和溶液pH的相关计算,2016年备考依然是重心,而这一题我们这在专题课中有提过非常类似的一道题,所考察思路基本相同,多了一个温度改变对离子浓度改变量的一个判断:
专题课原题
2014年和2013年的考点均落在沉淀溶解平衡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2014年真题
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液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2013年真题
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 B.CrO42-、Br-、Cl-
C.Br-、Cl-、CrO42- D.Br-、CrO42-、Cl-
2012年的考点则主要落在了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计算以及混合溶液中的三大守恒的考查
2012年真题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 = b
B.混合溶液的pH = 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
D.混合溶液中,c(H+) + c(B-) = c(OH-) + c(A-)
千千老师简介:
沪江知名化学老师,先后执教于公校和大型教育机构,拥有四年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多从事初高三毕业班工作,积累了大量毕业班教学经验,教学风格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善于课堂引导,所带学员多名考入交大复旦、华师大和上师大
>>点击查看2015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2017海南高考化学试卷
最新2017海南高考化学试卷来啦!本文为大家汇总最新2017年海南高考化学真题,帮助大家第一时间获得今年最新高考试题内容。还等什么,赶快收藏吧!
- 2017海南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 2017江苏高考化学试卷
- 2017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 2017高考化学:环境污染必考点解析